招生名額充足,這樣的考生也就錄取了,藝術類的院校招生時彈性很大,只要在面試的時候被主考官看上了就行。
當初姜聞考京城戲劇學院,其中兩位主考官覺得不行,可第三位主考官就看中了姜聞。
藝術這種東西說不清楚,你怎麼知道一個孩子有沒有藝術細胞,這不是靠科學檢查能查出來的,只能是憑感覺,或者說主考官看你順眼。
京城電影學院喜歡招收像林曉玲這種有影視行業資源的學生。
因為都是圈內人,畢業後的路子好走,你要是沒有任何資源,除非是天才式的人物,否則走的會很艱難,成就有限。
這就是為什麼會有演藝世家的出現。
鄭洞添想給林曉玲一個機會,如果這部片子完全是別人的作品,林曉玲只是一個演員,那他會建議林曉玲報考表演系。
如果林曉玲有參與到片子的製作,能夠有自己的見解,那就還有機會。
他暫時不想去打聽這女孩有什麼背景,作為主考官,他知道沒有絕對的公平,但至少要保證相對的公平,還是要看這女孩的能力。
林曉玲在家裡等了一天,再一次進入了電影學院。
“要不要找張導和米導打聲招呼?”慕姍姍擔心道。
張億謀是京城電影學院導演派的代表人物,在電影學院很有影響力,米佳山也是電影學院出來的導演,林子軒還認識不少電影學院的畢業生。
“看這次的結果吧,不行的話再找人幫忙。”林子軒盤算道。(未完待續。)
第一百七十六章 紅圍脖女孩
林曉玲懷著忐忑的心情來到電影學院的導演系。
她不是去年的菜鳥了,清楚面試流程。
一般來說,在第一輪面試後,該淘汰的就淘汰了,該選上的就選上了,像她這種要參加第二輪面試的,屬於待定。
也就是說,還有機會,但機會不大。
這一次的主考官不是三個人,只有一個,也沒有考試的氛圍,就是坐在一塊閒聊。
鄭洞添1961年考入京城電影學院,1976年在電影學院任教,拍攝了多部優秀的電影,是華國第四代導演的中堅力量。
他不僅是一位老師,還是京城青年電影製片廠的廠長。
在華國的電影圈,屬於舉足輕重的人物。
他挑選學生不會找那種死讀書或者性格呆板的人,就算你把理論知識學的再好也沒用,他認為導演要知識面廣,興趣廣泛,對社會生活有感悟能力。
只有瞭解這個社會,洞察社會中的人情世故,才能拍攝出真正有意義的好作品。
鄭洞添和林曉玲隨意的閒聊,就從那部紀錄片聊起。
問起了怎麼想到要拍攝這部紀錄片,拍攝的過程,用了多少時間,遇到的困難和趣事……
林曉玲起初還有些緊張,後來逐漸放開,她本來性子就活潑,說起來也沒什麼顧慮。
林子軒和馮曉剛?
鄭洞添記得今年入圍金牛獎的那部《大撒把》的編劇就是這兩位,還獲得最佳編劇的提名,不過沒能獲獎,這部電影就是由京城電影製片廠拍攝。
京城電影學院和京城電影製片廠只有一牆之隔,他還是青年電影製片廠的廠長,對電影圈的事情非常熟悉。
一旦提起某個人名,他能很快的捋出一連串的聯絡來。
比如,他就想起張億謀正在拍攝的那部叫做《活著》的電影,小說的作者正是林子軒。
也就是他不怎麼接觸電視圈,否則會聯絡到更多的事情,這隻能說林子軒和馮曉剛在京城演藝圈還沒到那種人盡皆知的地步。
有這兩人幫忙,拍攝一部紀錄片不是難事,林曉玲也確實參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