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則是由司空改任太尉,兼領前將軍,加節,賜斧鉞、虎賁,算得上是一躍而成為這天下一等一的人物了。
可是那個時候的董卓還是想著成為一箇中興之臣的。
九月中他上位,九月末的時候董卓就已經聯合司徒黃琬、司空楊彪一同攜帶鈇鑕到朝堂上書,要求為建寧元年九月政變時,被定為叛逆的陳蕃、竇武以及二次黨錮之時的那些黨人翻案平反。
恢復他們的名聲和家族的權利。
恢復陳蕃等人的爵位,並提拔他們的子孫為官。
這是董卓在像朝中的清流名士和官員世家妥協,讓他們看到自己不是一個真正的鄙夫,他也想要讓這大漢更好。
同時他還親近名臣周慎之子周毖以及伍瓊等名士官員,對大將軍何進麾下的何顒、鄭泰等人也是十分的禮遇,甚至對他們提出來的建議不假思索的全部准許。
徵召當初因為黨錮而隱居的名士荀爽、韓融、陳紀等人入朝為官,要為他們壯聲勢,甚至不惜連連出動公車,為他們再次造勢。
而顛沛流離的蔡邕更是成為董卓心腹,將大半個東觀都送到了蔡邕的面前。
之後韓馥、劉岱、孔伷、張諮、孔融、應劭、張邈這些名
士被啟用,幾乎全部都是一州刺史和要害之郡的郡守。
便是那想要刺殺他的鮑信和當眾頂撞他的袁紹他都沒有再怪罪,然後還給了他們郡守的地位。
希望能夠化干戈為玉帛,畢竟袁家的那位太傅袁隗不但和他關係不錯,當時廢立之事,太傅袁隗也是出了不少力的。
可是最後的結果,為何會是這個樣子。
而真正讓李儒受不了的並不是董卓提拔的這些人大多數都起兵要殺他,這種事情李儒已經有所準備了,但是讓李儒受不了的是,明明就是一件事情,為何董卓做了就是大逆不道,別人做了就是忍辱負重?
廢立之事,董卓提出來,那位袁家的太傅也同意了,怎麼最後所有的罪責全都是董卓一人承擔?
遷都之事,何等愚蠢,司空荀爽明知這是錯的,竟然還勸說董卓遷都,他居心何意?
如今這滿朝文武似乎除了李儒沒有人再反對他了,可是董卓對於李儒的反對,也越來越聽不進去了。
劉封看著李儒,其實說白了,董卓被身邊人所背叛,而李儒則是感覺自己努力了這麼多年仍然被世家輕易擊垮。
看著怒氣衝衝的李儒,劉封只是平靜的說道。
“十月初三,太后何氏與先帝合葬文陵,董卓趁機進入其中盜取寶物。”
這件事說的是董卓第一個缺德事,盜墓就算了,盜的還是皇帝墓。
李儒臉色也是一僵,“我等並無軍費了,為了不打擾平民,無奈”
“十月末,董卓仗著軍權的威勢,放縱士兵在洛陽城內劫掠富戶,搜刮財物,奸女。”
劉封不給李儒說完話的機會,繼續陳述了下去。
“麾下士卒多是羌胡匈奴,沒有什麼規矩在身,的確是有些放縱,不過我家主公已經再次明令軍紀。”
李儒的解釋很合適,劉封還想再說董卓諸多無禮之處,不過最後看著李儒還是嘆息了一聲。
“先生何等智慧,董卓做的這些事情有多少會壞了規矩,有多少會讓自己名聲喪盡,這恐怕不用小子多說。
曾經有一個人告訴過小子。
我可以為自己做的錯事找一百個合情合理的理由,但是你沒有一個理由阻止別人對你所做之事斥責詬病。
人可以沒有對錯,因為無人經歷過你所經歷的苦,但是事有對錯,你做的錯了就是錯了。
你能做得出來,你還不想讓人說,先生這等人物總不至於分不清這等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