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商鞅變法

【對於這些改革之法,百姓將信將疑,當時的統治者只知徵兵徵糧,百姓處於“散養”狀態。出將入相只看血統,官吏公卿被大家族世代把持,百姓從未見過詩書,更遑論明理,沒有人相信他們也能擁有自己的土地和財富。】

【商鞅便想了一個辦法,他在南門立了一個三丈高的木頭,用十金招募能將其搬到北門的民眾。這件事並不難,但報酬卻十分豐厚,民眾感到奇怪,沒人敢應募,商鞅又將賞金提高到五十金,終於有一個人應募,商鞅果然給了他五十金,這就是徙木立信的典故。】

【徙木立信立的是政府的公信力,是告訴國人,我商鞅說的話是算數的。】

正快馬加鞭趕往秦國的商鞅看著天幕的畫面,幸好天幕中的那個商鞅是他人扮演的,不然,自己根本逃不出魏國。

古人看著天幕中那些面色紅潤,身強體壯的百姓,心中疑惑,這些人到底吃什麼長大的,難道他們都能吃飽飯?

有人覺得這些人可能是貴族,可是自古以來只有伶人扮演角色取悅貴人,卻沒有貴人會做這種低賤的行當。

【幾年後,商鞅又進行第二次變法:遷都咸陽,統一秦國的度量衡;廢分封,行縣制;廢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確立土地私有制度;革除戎狄風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評論區:

“原來我政哥不是第一個統一度量衡的。”

“這是秦國的政治慣性,按照商君法執行下去就得統一度量衡,行郡縣制。”

秦始皇暗暗點頭,沒錯,這是已經在秦國驗證過切實可行的政策,自然要推廣到全國。

“戎狄風俗是什麼?”

“難道以前父子兄弟同室而居,這……”

“大驚小怪,上古社會有一段時間是群婚制,還有遊牧民族的收繼婚制,當時的人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我們習以為常的社會風俗都是一代代先人一點點完善的。”

“不能用現在的道德標準去要求古人。”

天幕之下的人看的目瞪口呆,遠古時期的群婚制他們從未聽說過,倒是遊牧民族的收繼婚制,他們可是一慣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抨擊鄙夷的,這種野蠻的風俗難道不是因為他們不通聖人教化,不知道德廉恥嗎?

【此外,還有“分戶令”,分解大家庭勢力,鼓勵個體小家庭。反對子女無條件服從家長,反對丈夫對妻子的統治,秦國是中國古代父權夫權的低谷期。】

天幕下秦漢之後的人暗暗點頭,所以說暴秦亡的不冤,“三綱五常”是聖人教誨,導人向善。秦人亂了綱常,不亡才怪。

可是評論區的文字卻與他們所想畫風迥異。

“這就是我喜歡秦國的原因。”

“這些思想好先進啊,跟我們現代差不多。”

“可惜沒有堅持下來,要不然中國古代定能多幾個傳奇女子。”

“誰說古人一定不如後人的,宋明清的文人真該回到秦朝好好受一番教育。”

一些女子心有所感,盯著評論區陷入沉思。

【這些變法,廢除了奴隸主貴族的世襲特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加強了新興地主階級的中央集權制度,增強了軍隊的戰鬥力。秦國逐漸成為戰國七雄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確立了法治的思想。經過變法,秦國出現了“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民勇於公戰,怯於私鬥,鄉邑大治”的局面。】

【任何一次變法維新,都不僅是一種治國方略的重新選擇,而且是一種利益關係的重新調整,這也是改革會遭到阻力的真正原因。譬如,商鞅變法中“獎勵耕戰,實行軍功爵制”為平民進入上層打通了通道,使秦國欣欣向榮,日益強大。但卻打破了延續幾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