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縣也只有二百來裡,公孫瓚逼到家門口,袁紹不拼都不行了。袁紹親率大軍迎敵,在界橋以南二十里處雙方相遇,展開一場陣地戰。

公孫瓚投入的主力有三萬多人,其中二萬名步兵,列成方陣,步兵的兩側是騎兵,各有五千人。在整個隊陣的中間,是公孫瓚的最精銳的“白馬義從”,這支部隊一般有數千人。《漢末英雄記》說“白馬義從”也分為兩部,整個公孫瓚這邊是“旌旗鎧甲,光照天地”。而袁紹一方陣前僅有八百名步兵,步兵後面兩側共有一千名弓箭手,再往後是“紹自以步兵數萬結陣”,這個說法有點不確切,袁紹拿不出數萬人來,應該是一到兩萬之間。

戰場形勢一目瞭然,公孫瓚並沒有把袁紹放在眼裡,他以為此戰必勝,但他不知道袁紹為此戰專門操練了秘密武器,就是那列於陣前的八百名步兵。這八百人由名將麴義親自率領,《漢末英雄記》說麴義久在涼州,很熟悉羌人作戰風格,他手下的兵都是“驍銳”。這還不算,為了對付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他們還專門演練了陣法,打製了對付騎兵衝擊的利器,這種武器他們人手一把,只是現在都隱藏在盾牌之下,沒有拿出來。他們的盾牌也是特製的,用皮革蒙面,可以抵擋敵人的弓箭,而且很大,可以把整個身體都隱藏在下面。

公孫瓚下令攻擊,數千名“白馬義從”呼嘯而出,而麴義這邊的八百步兵都“伏楯下不動”,雙方距離只有數十步之遙時,他們“同時俱起,揚塵大叫”,原來這些傢伙手裡都準備著許多土,揚灑起來迷了人和馬的眼睛,讓“白馬義從”措手不及。同時,他們手裡的傢伙也亮了出來,這是一種大戟,長且堅硬,前面還帶倒鉤,專門鉤敵人的戰馬,“白馬義從”紛紛倒地,僥倖衝過去的,突然發現兩邊有上千名弓箭手伺候著,亂箭如雨,“白馬義從”就這樣在公孫瓚的眼前全軍覆滅了。

此戰袁軍臨陣斬公孫瓚所任命的冀州刺史嚴綱等以下一千餘人,公孫瓚大敗,率步騎奔走,來不及回到自己的大營。麴義等人追擊到界橋,公孫瓚負責殿後的部隊集中到界橋附近與麴義交戰,又被麴義打敗,袁軍攻佔了公孫瓚的大營,拔了營門口的牙旗,負責留守大營的人馬全部撤走。

袁紹率軍跟著殺過來,快到界橋附近時,看見公孫瓚已破,放鬆了警惕,下馬在此設帳,身邊只有“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這個“大戟士”是袁紹給起的名字,就是陣前力破“白馬義從”的那八百勇士。正在這時,危險突然發生了,公孫瓚部有兩千騎兵突然殺過來,把袁紹等人圍了數重,“弓矢雨下”,情況萬分危急。袁紹手下的別駕從事田豐扶著他要到一處土牆下躲避,袁紹不幹,他把自己的頭盔摘下來扔到地上,袁紹說:“大丈夫應當戰鬥而死,躲到牆後面算怎麼回事?”袁紹指揮身邊的弓箭手還擊,強弩亂髮,殺死不少敵人,幸好這些敵人不知道袁紹就在其中,眼看攻不下來就撤退了,聞訊趕來的麴義前來增援,袁紹得以脫險。

界橋之戰為何被史書所忽視

界橋之戰是以少勝多的精彩戰例,最精華之處在於以少量步兵戰勝重灌的騎兵,在此過程中弓弩發揮了強大的威力。弓箭的殺傷力很強,很早便投入戰場,但弓箭的缺點是不能連發,射擊密度有限,對於急突而至的騎兵往往無法阻擋。“白馬義從”馳騁疆場的秘訣就在於速度,他們急馳而來,距離太遠弓箭夠不著,進入射擊範圍時他們已經到了眼前,弓箭手往往來不及換箭就被騎兵斬殺。

公孫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