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尼、道格。費斯賴絲、沃爾福威茨等被認為代表石油軍工聯合體的利益,所以領導推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而*黨則是一個左翼政黨,政黨基礎來自基層老百姓、有色人種、少數民族、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等。相對來說比較草根,受到下層廣大民眾以及環保、同性戀、女權以及其他思潮左傾的一些團體的支援。不過,*黨人和金融寡頭過從也甚密,掌握美國人錢袋的猶太裔選民,大部分選票都投給*黨,而奧巴馬的上臺,據說就受到高盛公司和索羅斯等的鼎力支援。
正因為各自代表不同利益說話,所以美國人有句諺語,叫“*黨人屬於摩根,共和黨人屬於洛克菲勒”
注:摩根士丹利,金融史上的傳奇人物,華爾街金融寡頭的化身;洛克菲勒,洛克菲勒石油帝國的締造者,石油軍工聯合體的象徵
另外,兩者在價值觀和施政理念上也存在明顯差別。*黨人較理想主義,推崇*、*等“普世價值觀”,主張推動社會變革;共和黨人相對保守,堅守新教倫理、自由市場、個人主義等傳統價值觀。*黨人主張加強對社會和經濟的控管,共和黨人則強調自由競爭的重要性,當好“守夜人”。在國際關係上,兩黨都在追求美國利益,但*黨重協調,而共和黨喜歡奉行單邊主義,美國利益至上的行事風格表現的更*裸一些……。
也正因為各自代言利益上和政治理念上的差別,使得美國在出現政黨輪替後,無論內政還是外交上的政策都會作出相應調整,在暖化這個重大問題上更是這樣
美國在氣候問題上立場和利益所在(2)
由於*黨人左派色彩濃,在施政理念上和歐洲國家相似,也就烙上了環境政治的印記。比如前面說過的*黨人副總統戈爾,他本身就是一個狂熱的暖化推動者。*黨人克林頓主政期間,他們推動並簽署了《京都議定書》,並在*黨人主導的眾議院獲得透過,但卻遭到參議院的否決。因為當時的參議院為共和黨人把持,共和黨人對所謂的暖化不感冒,認為它是危言聳的蠱惑,甚至是極端環保勢力用於摧毀現代工業文明的陰謀。
緊接著,共和黨人小布什上臺後,2001年6月11日,突然單方面宣佈退出《京都議定書》。他的這項決定,在國際上飽受詬病,被譴責為美國一貫秉承的本國利益至上主義,罔顧人類危亡,是導致各國不能落實減排指標的元兇。國內也是噓聲一片,說他代表了石油集團的利益。其實,這件事本身所體現出的,正是驢象兩黨在氣候問題上截然不同的觀點和立場。
另外,布什政府退出京都議定書的行為,也不能單純認為是迎合石油軍工聯合體的利益。說實話,作為一個總統,政治信念堅定,頗具原教旨主義色彩的小布什,在維護美國整體國家利益上,還是相當不含糊的。就退出《京都議定書》這件事來看,他所作出的決定,很大程度上還是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因為作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一旦走上強制減排的軌道,在被允許的排放指標內,美國無法做到滿足自己的能源需求。所以布什認為,這會損害美國經濟,甚至將環境保護主義視為蘇聯解體後共產主義者的新動向。
同時,對於全球暖化的說教,布什個人是非常不以為然的。認為氣候變化是不可避免的,最理智的方法不是試圖改變它,而是努力適應。在被問及對戈爾那部電影(難以忽視的真相)時印象時,他回:“不相信”(Doubt it)。其後補充說:“我認為我們必須辯清這些溫室氣體是由人類活動,抑或是自然現象造成,一面致力發展既改善我們的生活,同時又保護環境的技術。”
儘管因不買《京都議定書》的賬,而備受輿論撻伐,說他一心考慮石油公司的利益。但也就是這個不接受強制減排的布什政府,接連出臺了《國家能源政策法案》(2005)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