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不中風也得吐血,反正崩潰得不輕,因此接下來的三個月裡,孫老師沒再寫一封離職申請。不過,雖然孫老師這三個月沒有搞泣血陳奏了,但也沒閒著,因為他打算另闢蹊徑了。

當然,如果歷史是按照剛才,閻會長和當年明月的敘述的那樣,則孫閣老的另闢蹊徑,就應當是知會朝中的魏公公,讓他發動言官來彈劾自己,以這種非常無間道的方式來脫困。不過,若真是如此,那孫老師豈非和魏公公是一夥的了?(除非太陽打能西邊出來)

那是不是這魏公公突然良心發現,而有了一幅菩薩心腸,看著孫老師實在太可憐了,不想他老人家棺材蓋了板之後,剩下一幅骨骸後才能離開遼東,於是便不計前嫌的,發動言官,義務勞動,日夜不停的告黑狀,以解救孫老師於水火呢?

魏公公真要是這麼幹了,那他到底又是圖什麼呢?他是吃飽了撐的?還是真能不計前嫌,古道熱腸的,想孫老師所想,急孫老師所急?(除非他不是魏公公)

其實,孫老師的另闢蹊徑,並非是打朝廷那邊的主意,因為先前他把老臉都賤賣了,也就只換回來幾句不值錢的套話,除此以外什麼也沒有撈著,所以孫老師此刻不再寄希望於朝廷,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柳河。與此同時,遼東的另一位大員,遼東總兵馬世龍,和孫老師一樣,也把目光投向了柳河。就他們二人而言,雖然算不上什麼英雄所見略同,但起碼也是殊途同歸了。原因是他們二人此刻都急於擺脫眼下的被動局面,只不過孫老師是想辭掉官職打包袱回家,而馬世龍則是想保住官位而留在遼東。

--------------------------------

'1'【《明熹宗實錄》卷五十七】 電子書 分享網站

第四章 謀略雄奇,兵法了得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的兵家典籍,而這裡的“孫氏兵法”則是特指孫老師個人的兵法謀略,跟《孫子兵法》根本不是一回事,人家孫子是在戰爭中總結出的兵法,而孫老師卻是在當教書先生之時,由代發了一次軍餉修成的“正果”,所以兩者大有不同。

據當年明月介紹,孫老師在大同的一個巡撫家裡,擔任家庭教師期間,參悟了玄機,理解了戰爭'1',而證明孫老師理解了戰爭,並具備了一個優秀將領素質的事情,就是某日巡撫手下士兵們因索餉而譁變了,孫老師站出來喊了一嗓子,大意是說軍餉有的是,大家排隊領就好了(汗!)。當年明月對此推崇備至,大讚曰:“把複雜的問題弄簡單,是一個優秀將領的基本素質。”(狂汗!)

我等草根對於當年明月的讚歎很是有些不理解,因為就當時的情形而言,面對一群磨刀霍霍的譁變士兵,孫老師能吆喝這一嗓子,應該只能證明他的智力還算正常,除此以外還能證明什麼(喊別的靠譜嗎)?如果這樣就能算是修成了正果,那“優秀將領”標準也太低了,這完全是強行降低考核標準以適應考核物件的水平,一般來說只有對待次品才會如此,而孫老師就很不幸的成為了其中之一。

孫老師的“謀略”堪稱雄奇,基本可以歸納為四個字——“沉雄博大”,前文已有介紹,其威力也確實十分強大,孫老師就用了那麼一次,結果弄得朝廷當了褲子,百姓苦不堪言,連他自己也差點兒成了骨骸,唯獨後金毫髮未損,這些大家都瞭解,就不贅述了。

而孫老師的“兵法”呢,也非常的了得,就算是跟他老人家那“沉雄博大”的謀略一比,也是毫不遜色的,柳河之戰就是一個典範。此戰中,孫閣老和馬總兵親臨前線,在一線督陣,調集的是精銳,出動的是大軍,策劃的是偷襲,對手沒有大兵,目標不是重鎮,城牆還很殘破,且僅有一人高'2'……總之,在傳統的兵法戰道里,找不出一條足以導致失敗的理由,可最後的結果卻是慘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