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不快不慢,不錯不漏,重點的技術技巧沒有問題。
都是十幾歲的孩子,就算練琴十幾年了,實際上他們才算站在了器樂演奏職業圈的門口,人都沒有踏進去,像個三四歲的孩子,說話能不拖音、不吞音,準確表達自己(作曲家)的大概意思,就算優秀了,更細節的,不強求。
至於後面要表達自己觀點的事,那是他們不用參加比賽,自己開演奏,面對專業嚴格的樂評人和挑剔的聽眾要幹的事。
在簡一鳴之前,李主任把參賽學生化成了兩檔,十五個學生當中,以技巧性突出、熱情充沛的奧莉加,和擅長營造氛圍、揚長避短的林茗最為出眾,這也是為什麼首都音大的李主任會把她們記下來的原因。
奧莉加不好說,但是林茗稍加培養,可以成為很好的特質系演奏家。
但是在簡一鳴之後,李主任直接給簡一鳴劃分了一檔,並把他和其他所有人都劃分開來,成為獨一無二的一檔。
每個人聽音樂想像到的和理解到的都不一樣,歌帶著語言的描述還能單獨講解一個故事、一種心情,配上v或者作為電視劇、電影,就更好理解了。相對來說,純音樂的理解就上升了一個臺階,像古典音樂這類原作曲人已經逝世多年以後的曲子,能從切入理解的角度更是千差萬別。
貝多芬的八號鋼琴奏鳴曲在經歷那麼多年,經歷了時間的考驗之後,很多人都對它進行了不同的解讀,著名鋼琴演奏家魯賓斯坦認為這首曲子只有開頭有悲愴性,更多的還是戲劇性;託爾斯泰則覺得,這首作品悲哀而沉重;羅曼·羅蘭的理解是這部作品充分表達了貝多芬當時的心情,具有悲愴性和戲劇性,也有一種大眾觀點是,《悲愴》裡面充滿了貝多芬不屈的個人英雄氣概。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