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入主東宮之路;卻絕無可能。”
李風雲的語氣非常堅定;而韋福嗣則是神色凝重;不假思索地問道;“有何依據?”
“當前朝堂上的核心矛盾是改革還是保守。”李道;“這一矛盾是推動中土政局發展的源動力;它直接決定了中土未來的命運;也決定了齊王的命運。”
韋福嗣的目光中露出一絲神采;對李風雲其人更為好奇;對他的重視程度也迅速增加。這個人不是尋常之人;他對中土政局竟有如此深刻的認識;可見其對東都政事非常瞭解;由此推及他絕非籍籍無名之輩。
“你能看到齊王的未來命運?”韋福嗣半真半假的問道。
“如果齊王繼續與保守勢力為伍;繼續結盟保守勢力挑起皇統之爭;繼續與皇帝的執政理念背道而馳;繼續阻礙和反對中樞推行的改革政策;他不但距離儲君的位置越來越遠;甚至還有性命之憂。”李風雲正色說道;“某可以肯定的說;即便齊王在通濟渠戰場上建下了戡亂大功;即便皇帝在東征戰場上遭遇了重挫;這些都不能幫助齊王問鼎儲君;相反;當齊王對皇帝的威脅越來越大;當以齊王為首的保守勢力對改革的阻礙越來越大;齊王距離死亡之期也就近在咫尺了。”
韋福嗣沉默不語。李的是事實;雖然有危言聳聽之嫌;但韋福嗣很清楚;當年聖主之所以能夠擊敗太子楊勇繼承皇統;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楊勇並不熱衷於改革;而聖主卻銳意變革。今日聖主之所以遲遲不立齊王為儲君;其真正的原因也在如此;齊王就如當年的太子楊勇;不但不支援改革;反而結盟保守勢力阻礙改革;這顯然觸及到了聖主的底線;所以從聖主的政治立場出發;齊王絕對不是合適的皇統繼承人。
然而;政治講究的是妥協;這也是韋福嗣決心行險一搏的原因所在。如果聖主敗在了東征戰場;改革派遭到重創;如果齊王擁有了強大實力;保守勢力控制了東都;那麼為了避免內戰的爆發;為了楊氏國祚的長治久安;為了中土的和平穩定;皇帝和改革派們就不得不妥協。
“你認為聖主一定能贏得東征?”
韋福嗣本能地拒絕接受李風雲的觀點;他認為李風雲因為堅信聖主能取得東征勝利;所以才對齊王持悲觀態度。
“某認為;東征敗局已定。”
李風雲語不驚人死不休。
韋福嗣目露驚訝之色;“何解?”
。。。
第兩百四十三章 心緒亂了
李風雲向韋福嗣透露了東征敗局已定的兩個機密:段文振遺策和中樞內奸
之前他靠這兩個機密成功“忽悠”了李密;現在他如法炮製;又把它們拿出來“忽悠”韋福嗣;效果同樣出奇得好。
韋福嗣不知道段文振有遺策;但他知道段文振的東征策略。韋福嗣在沒有罪黜之前是內史舍人;參加了東征策略的討論;對段文振的主張可謂一清二楚。以韋福嗣對段文振性格的瞭解;可以肯定段文振不會放過任何一個上奏進諫的機會;而以段文振的身份;他在臨終前的這份上奏份量肯定很重;段文振絕無可能放過最後一次進諫機會;所以當李出段文振遺策之後;韋福嗣馬上就相信了;這個機密絕對是真的;李風雲根本不可能憑空杜撰出此等真實的故事。
至於中樞內奸;韋福嗣同樣相信;而且當李出這個機密的時候;他的腦海中頓時便掠過一個熟悉的身影。
這個人與段文振矛盾激烈;兩人同在兵部;水火不容;而聖主把他放在兵部;顯然是想制約段文振;唯恐段文振大權獨攬。在討論東征策略的時候;兩人針鋒相對;爭論激烈;但因為這個人得到了聖主的支援;段文振落在了下風。為此段文振怒不可遏;曾當著很多中樞大臣的面;指著這個人的鼻子破口大罵;甚至口不擇言;說他陰險狡詐;有通敵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