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贏得大量的地方豪望的支援;恐怕最後連十萬人馬都徵召不起來。
韓相國的起義隊伍形成不了規模;就無法與李風雲抗衡;無法在與李風雲的合作中佔據主動;當然也就更無法有效控制和影響通濟渠乃至東都局勢的發展;反之;李風雲卻佔據了主動;不但捏住了韓相國的生死命脈;還牢牢控制了通濟渠乃至東都局勢的發展;由此產生的惡果是;李風雲可以操控這場兵變;讓楊玄感等兵變者迫於形勢的變化不得不被他“牽著鼻子走”。
失去兵變控制權的後果太可怕了;尤其李風雲的背後有著一股龐大的政治勢力;假如這場兵變最終變成了這股政治勢力攫取政治利益的工具;那麼楊玄感及其同盟者;還有以河洛貴族集團為主的一部分保守勢力;便成了刀俎下的魚肉;任人宰割;那就太悲摧了。
李密越想越是惶恐;久久不語。
韓相國有些著急了;催促道;“蒲山公;事出倉促;某措手不及;不得不馬上舉旗;但舉旗的很多準備事宜均未完成;某的處境很艱難;如今唯一的辦法便是在最短時間內說服更多人;但某拿什麼去說服人?”
李密想到了李風雲對自己所擬的兵變上中下三策的分析和推演;如今看來李風雲之所以決心打東都;顯然是早已預見到了通濟渠局勢在義軍的蓄意推動下;將惡化到極致;為此東都不得不傾盡全力戡亂剿賊以力保渠道之暢通;當東都衛戍軍主力均被吸引到通濟渠戰場時;肯定是有利於楊玄感發動兵變;並有助於楊玄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奪取東都。
李密暗自嘆息;不得不承認李風雲棋高一著;如果李風雲實際操縱了這場兵變的走勢;那對楊玄感及以他為核心的保守勢力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
。。。
第三百八十章 與你何干?
當李風雲指揮聯盟大軍劫掠通濟渠;梁郡豪望韓相國緊鑼密鼓準備舉旗;通濟渠兩岸的氣氛幾欲窒息之時;遠在千里之外的東都亦是暗流湧動;給人一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緊張感。
通濟渠局勢給東都的直觀印象是;政治訛詐;而訛詐者正是齊王楊喃。
去年賊帥李風雲製造了通濟渠危機;結果齊王楊喃乘機逃出了政治牢籠;雖然這場危機並沒有真正影響到第一次東征;第一次東征失敗與這場危機亦沒有絲毫關係;但在政治上慘遭敗績的聖主和改革派卻因此付出了更大的代價;他們陷入了保守勢力的“反攻”和新一輪皇統之爭的夾擊中;危機四伏;步履艱難。
今年賊帥李風雲再一次製造了通濟渠危機;目的是什麼?結果又會怎樣?很明顯;東征至上;通濟渠暢通是聖主和東都的底線;以李風雲之狡詐;他絕不會碰觸這條底線;所以無論通濟渠危機有多麼嚴重;東都都不會為其表象所矇蔽;東都關注的始終是隱藏在危機背後的齊王楊喃。
東都首先要知道的是;齊王楊喃政治訛詐的目標是誰?是遠在東征戰場的聖主;還是留守東都的越王楊侗?東都唯有確定了齊王楊喃要訛詐的目標;才能推測出他訛詐的目的;才能有的放矢;拿出正確的對策。
“齊王到底想獲得什麼?”這是東都高層所有人的疑問。
越王楊侗今年九歲;年幼;因為所處環境的原因他比同齡孩子要早熟;知書識禮;但這並不能改變他“政治傀儡”的事實;他就是一個權力符號;一個權力道具;代替他行使權力的是越王府長史崔賾;是東都留守、民部尚書樊子
崔賾出自博陵崔氏;六十四歲。樊子蓋出自江淮世家;六十八歲。兩位重量級老臣輔佐一位親王留守東都;看上去很不錯;實際上很不好。
崔賾的官職雖然沒有樊子蓋高;權力沒有樊子蓋大;但出身顯赫;貴族等級高;在儒林的名氣大;在京為官時間長;深得兩代皇帝賞識;曾輔佐元德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