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生。如《黃帝內經》說:“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因此,勤運動,要注意適度;勤用腦,要思而不怠。動而不至太疲,靜而不至過逸。總之,動和靜是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要養生防病、益壽延年,就必須心體互用,勞逸結合,動靜並施,不可偏廢。

四季養生就是要順應季節的變化,採取相應的方法,將養生思想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其目的是為讓人順應自然的變化,增進身體健康,有病治病,無病防身,同時也可以透過四季養生的方法達到美容和延年益壽的目的。

總之,人們必須“順時養生”,去適應自然;同時又要利用自然,為我所用。按照四季養生的原則,可以採用調節生活起居、心理情緒、睡眠、服飾、飲食等方法來調節人體的狀態,達到養生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春 季 養 生(1)

春天,是指從立春之日起,到立夏之日止,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等六個節氣。為公曆二、三、四月,共3個月。

一年四季中,“春生、夏長、長夏化、秋收、冬藏”;所以春天尤其要會養“生”。養“生”,就是養生機,也就是長養人體生命的活力。春天正是長養人體生命活力的最佳時機。春暖花開,“一年之計在於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因此春天的養生在一年之中尤為重要,春天養生得當,將有益於全年的健康。

春季養生,應根據“萬物生髮,肝氣旺盛”的特點,具體貫串到飲食、運動、起居、防病、精神等各個方面去。

春季以風氣為主令

“春日春風有時好,春日春風有時惡。不得春風花不開,花開又被風吹落。”宋代王安石的這首詩,把早春的氣候特點描繪得惟妙惟肖。春天的氣候特徵是“以風氣為主令”,即“風邪”為主。“風邪”既可單獨作為致病因素,也常與其他邪氣兼夾為病。

風邪特點:一是傷人上部。如傷風感冒中常見的頭項疼痛、鼻塞、流涕、咽喉癢痛等症狀。二是病變廣泛。由於風邪變化無定,往往上下竄擾,在表可稽留於皮毛或肌肉腠理之間,或遊走於經脈之中;逆於上可直達額頂;犯於下可侵及腰膝脛腓等。三是“風勝則動”。如抽搐、痙攣、顫抖、蠕動甚至角弓反張、頸項強直等症,往往都與風有關係而列為風病。四是兼雜為病。風邪常與其他邪氣相兼合併侵犯人體。如在長夏之季,風邪常與溼邪一起侵襲脾土,可見消化不良、腹脹、腹瀉等脾胃受損症狀;若與熱合則為風熱,與寒合則為風寒,即人們常說的風熱外感、風寒外感、風溼痺痛等。同時,猛烈的大風常使空氣中的“維生素”——負氧離子嚴重減少,導致那些對天氣變化敏感的人體內的化學過程發生變化。如在血中開始分泌大量血清素,讓人感到神經緊張、壓抑和疲勞,並會引起一些人的甲狀腺負擔過重。所以,《黃帝內經》裡說:“風者,百病之始也。”五是風氣通於肝。大自然中的風氣和肝的關係最大。風邪屬於陽邪,最容易損傷人的肝,尤其易損耗人的肝陰(造成肝陰不足),出現頭暈、眼乾、目澀、脅肋灼痛、手足蠕動,舌紅少津、脈弱細數等症,風邪甚至還會擾動肝陽,出現肝風甚至中風。所以春天養生最應重視“養肝息風”。

人體陽氣向外舒發

春為四時之首,永珍更新之始,正如《黃帝內經》裡所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意思是,當春歸大地之時,冰雪已經消融,自然界陽氣開始升發,萬物復甦,柳絲吐綠,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出現欣欣向榮的景象,“人與大地相應”,此時人體之陽氣也順應自然,向上向外舒發。

具體表現為:一是氣血活動加強。人體氣血在天熱時暢通易行,天寒時則凝滯沉澀。而春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