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9部分

和寧夏地區,漢王朝在這一地區設定了上郡、北地郡、朔方郡和安定郡等四個大郡,但東漢末年以來,周邊各民族紛紛湧入關內,其中以匈奴人最多,史稱‘關內人口百餘萬,戎狄居半,匈漢雜居。’

事實上,關內地區只是以匈奴人為主導,其他還有烏桓、羌、氐、羯、鮮卑等等雜胡混居其中,帶甲騎兵二十餘萬,虎視眈眈威脅著關中和河東等地,漢國遷都長安,距離最近的匈奴勢力不過二百里之遙,匈奴鐵騎一天之內便可殺到長安。

儘管劉璟深知匈奴勢力強大,但形勢比人強,解除關內雜胡對關中的威脅已經成為遷都長安的前提,也是劉璟不得不面對的巨大挑戰。

但關內地區形勢複雜,匈奴人出沒不定,各族雜胡混居其間,有和漢人一起從事農耕生產的漢化胡人,也有以遊牧為生的強悍胡族,所以,制訂一個全面的擊胡之策,便成為漢軍大舉進攻之前的首要任務。

安定郡位於隴西和關內之間,六盤山延綿千里橫貫其中,成為關中北部的天然屏障,使安定郡被一分為二。

六盤山以南的涇水流域是密集的農耕區,人口眾多,土地肥沃,自古便是關中的富庶之地,這裡居住著數萬人口,其中漢人佔一半,其餘還有羌、烏桓和部分匈奴人,他們屬於漢化的胡民,以農耕為業,互相通婚,漢服之間的界線已經模糊。

這天上午,一隊約二十人的漢軍騎兵斥候正沿著六盤山內的河谷疾速向西北賓士,這支騎兵斥候隸屬於細柳營,他們奉細柳營主將龐德之令北上安定郡探查情報,主要是探查蕭關一帶的形勢。

這支騎兵斥候由一名軍侯率領,軍侯名叫韋晉,京兆人,屬於京兆大族韋氏偏支,年約二十六七歲,身材高大魁梧,寬臉膛,大鼻子,面板黝黑,原是曹營文職參軍,投降漢軍後出任斥候軍侯,雖只有一年,但十分精明能幹。

騎兵風馳電掣般衝上一座低緩的山崗,山崗上松林茂密,突兀於四周平地之上,是檢視四周情況的最佳位置,韋晉見天色近午,便對眾騎兵道:“下馬就地休息,半個時辰後出發!”

騎兵們紛紛下馬,取下馬背上的水囊,給戰馬飲水並喂草料,忙完戰馬,他們自己也各地尋地坐下,喝水吃乾糧,韋晉找到一塊平整的大石,取出斥候地圖。

他們目前處於六盤山脈之中,上午穿過了彈箏峽,進入六盤山內的一座盆地內,四周高山環繞,盆地裡地勢低平,到處是一望無際的麥田,韋晉在地圖上又畫了一個小三角形,這就是他們目前所處的山崗。

“張武,過來一下!”韋晉回頭喊了一聲,片刻,一名年輕什長匆匆趕來,“軍侯找我嗎?”

韋晉用木炭指著四周的連綿大山,問道:“我們這裡叫什麼,蕭關又在哪個位置?”

士兵張武就是本地人,對周圍的情況很熟悉,他搭手簾向遠處望了半晌,十幾裡外便是綿亙險峻的六盤山,四周群山環繞,他們正好處於群山中的一個小小盆地內。

張武想了想道:“這裡叫做駐鄉谷,是六盤山內一座有名的盆地,屬於烏氏縣管轄,我沒記錯的話,前面應該有一座小鎮,叫做那城鎮,是商人出關前的最後補給之處,我小時候去過一次,商鋪很多,離開那城鎮再向北走七八里便進入高山峽谷地帶了,蕭關中的木峽關就在最北面,蕭關其實不是一座關隘,而是由三座關隘組成,北起木峽關,南至六盤關,中間是瓦亭關,一共約二十餘里的地段,地勢險要,修建有長城,三座關口外分別修建了三座軍城,不過估計都廢棄了。”

韋晉一邊聽著,一邊用炭筆迅速在地圖上標示,他收起地圖,來到松林邊向北眺望,隱隱約約看見了一座小鎮,這時,一支由百餘匹騾馬組成的商隊,滿載著貨物正從山丘旁經過,向小鎮方向而去,那裡應該就是那城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