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請教起來。
此時在江寧的眾人還真不知道龔宇的判斷是真的,盛京朝廷已經與京城朝廷為了爭奪正統展開了血戰。
此時老十四已經知道自己決不能失敗,一旦失敗,老孃就得死。雖然老十四此時還是覺得老八是兄弟,可兄弟再親也沒有親孃親。
不過老十四完成了心理重建,不等於京城裡頭的人也完成了這樣的重建。
聽聞朝廷命綠營放棄河南全面北上,許多人心中是真的萬分不滿。
清朝的興起是倚靠它強大的八旗軍力。隨著領土的擴大,清朝吸收了部分蒙古人與漢人的勢力,對此皇太極另外設立了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用以壯大軍力並加強管理蒙漢臣民。
到了清朝入關後,雖然八旗軍人數達二十萬,但兵力仍遠遠不足。為了加強對領土的有效統治,清政府招降明軍、招募漢人組織軍隊,以綠旗為標誌,以營為單位,所以稱為“綠營兵”,獨立於八旗軍。
以綠營消滅滿人,在滿人看來簡直是犯上作亂。可此時造反的首領乃是皇帝弘晝,大家心中不快,實在是不敢說出口來。
然而在弘晝不知道的所在,老八的人已經開始串聯起來。越來越多的八旗開始動搖。
八旗最初源於滿洲(女真)人的狩獵組織,是清代旗人的社會生活軍事組織形式,也是清代的根本制度。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努爾哈赤整頓編制,分別以牛錄額真、甲喇額真、固山額真為首領。初置黃、白、紅、藍4色旗,編成四旗。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增設鑲黃、鑲白、鑲紅、鑲藍4旗,八旗之制確立。滿洲(女真)社會實行八旗制度,丁壯戰時皆兵,平時皆民,使其軍隊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努爾哈赤遂於天命年間始設蒙古旗,至皇太極天聰九年(1635年)編成蒙古八旗。皇太極於天聰五年(1631年)先編一漢軍旗,至崇德七年(1642年)完成漢軍八旗的編制。合稱八旗,統率八旗滿洲、八旗蒙古、八旗漢軍,至此八旗的制度臻於完善。[1]
入關前,八旗中的正黃、鑲黃兩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統領,其它6旗分別由汗王的子侄統領。順治八年(1651年)多爾袞死,順治帝親政,收多爾袞所轄的正白旗歸皇帝統領,於是形成了上三旗與下五旗。
八旗各旗分別設立都統三名,滿洲都統、漢軍都統、蒙古都統各一名;每個滿洲都統下轄參領五名,每個漢軍都統下轄參領五名,每個蒙古都統下轄參領兩名。
滿洲都統共計八名,漢軍都統共計八名,蒙古都統共計八名,總計都統二十四名;滿洲參領共計四十名,漢軍參領共計四十名,蒙古參領共計十六名,總計參領九十六名。
老八得到了訊息,96名人裡頭,有起碼五十九名已經開始傾向於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