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0章 惹火上身

劉義隆大張旗鼓發動的第二次北伐,由於東線主力失利,失去意義。

他覺得再打下去後果會更糟,於是下令收兵。

哪知拓跋燾的魏國大軍已經來到了黃河沿岸。

拓跋燾經常與劉義隆透過交換國書打嘴仗,從言語上譏諷、貶低對方。

其實他在內心裡,對劉義隆非常重視。

對這次宋國北伐,拓跋燾表現出十二分謹慎小心,甚至有點裝慫。

魏軍大軍集結後,他讓太子拓跋晃率軍屯駐漠南,防守北方邊境;讓吳王拓跋餘留守平城。自己則親率兩萬軍隊先行南下,試探宋國虛實。

由於拓跋燾對宋國軍事行動過於謹慎,可以說魏軍將軍、士兵們都憋了一肚子氣。

現在,好不容易出來,有了向南搶劫的機會,他們哪裡會願意收手。

無論是將軍還是校尉,亦或是低階軍士,都天天在軍營內嗷嗷叫喚,希望快些渡過黃河,殺向淮河、長江。

就算拓跋燾這時想罷兵,也已經不大可能。

看來,宋國皇帝劉義隆,這下是惹火上身了。

因為,魏國大軍號稱百萬雄師,誓言飲馬長江水。

*****

拓跋燾對外稱來了百萬大軍,自然是吹牛。

但肯定超過50萬人。

本來,魏軍攻打宋國,最快捷、最有威懾力的路線是:由洛陽入南陽,攻佔襄陽,經漢水順流直下至江夏,威脅建康。

可惜的是魏軍沒有水師。

於是,拓跋燾放棄西線水路。

他決定先拿下碻磝,收復平樂。

然後兵分五路,由陸路齊頭並進、直撲向南,目的地是長江邊:

最東邊的任務交給高涼王拓跋那。

他長期經略魏國東南部。拓跋燾交代他:拿下青州、濟州後,南下攻打下邳。即後世雎寧縣。

最西邊,永昌王拓跋仁從洛陽出發,南下攻打壽陽。也就是南平王劉鑠的據點。

中間地帶,拓跋燾親自指揮三路大軍進發:

殿中尚書長孫真10萬大軍攻打馬頭。即後世壽縣西北。

楚王拓跋建10萬大軍攻打鐘離城。即鳳陽東北。

拓跋燾親率15萬大軍,由東平南下鄒山(後世鄒城),劍指北伐總指揮部徐州。

懸觚、壽陽、馬頭、鍾離、徐州、下邳,這幾個城池,都是淮河沿岸的重要樞紐。

拿下了這幾個地方,魏軍鐵騎面對南面的長江,可以說一馬平川、揮鞭即至。

拓跋燾吸取上次攻打懸觚城教訓,要求各路人馬:路上遇到硬茬子城池,啃不下來就繞道走。

大軍目的是迅速南下,飲馬長江,不要在路上耽擱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