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就發生在昨天,現在為了保護湖面的自然風光,不允許遊人做釣螃蟹之類的事了;也不許附近的居民在湖邊洗衣洗澡,倒真是文明瞭不少呢。邊欣賞湖光山色邊回憶趣事,走得累了,湖畔有數個圓形的石凳可以任選一個坐下來休憩一下,這些石凳靜立在湖邊不知多少年了,坐下來用手輕撫,傳到手心的是光滑冰涼的感覺。
湖水的出口在繹志園前方的青石板路面下,湖水在這裡一洩而下,注入蜿蜒繞城的竹皮河,水流湍急,在石槽中形成了一道小小的瀑布,當水流動的時候,它彷彿擁有了神奇的力量。我看到石壁上長了一層墨綠的青苔,“嘩嘩”的水滴濺在上面,也只是潤溼了它們,絲毫不能動搖它們的生機。雖然是在出水口,竟有一株彎曲成S形的大樹生長在這裡,可以想象多年前,一粒種子在水流的一畔生了根發了芽,數年的沖刷讓小樹的根莖左彎右扭改變了模樣,可是它沒有被這急流帶走而是長成了一株大樹。
回家後在搜尋有關文明湖更多的資料的時候,無意間在天涯社群發現了一張同鄉會的帖子,在網路這個虛擬的社群裡不同的ID在暢談著文明湖的今昔的同一個話題,他們大多數都是由龍泉書院畢業後到全國各知名學府深造過的荊門學子,現在他們天南海北闖天下,有在上海重慶等現代化都市施展才華的精英,更有出了國門遠在加拿大,德國等地打拼的遊子。雖然離開家鄉了多年,網路把這些遊子重聚在一起,有一位ID意猶未盡,發了幾幅冬日裡煙霧瀰漫的文明湖圖片添趣,這些圖片真得很美,水霧中亭臺水榭彷彿人間仙境,引來無數的讚歎聲。
“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文明湖雖說不大,但一池湖水亦讓人流連忘返、感慨良多。
2004…9…3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湯圓小吃
記不得第一次吃湯圓是幾歲的時候了,潔白的湯圓熱氣騰騰地盛在粗瓷碗中,連湯帶水地擺在面前,一般一碗是四個,都是滾圓的形狀,湯圓又大又燙又粘,想要一口吞掉是不可能的,燙燙的湯圓用筷子攔腰挾斷,有紅糖的糖心流出來,清湯便開始變渾了,變的紅釅釅的,把這一半再挑起來輕輕地咬上一口,感到的滋味是溫香的、軟軟的,糯糯的、甜甜的。有了這樣的感覺,我喜歡上了吃湯圓。
在我童年的時候,好吃的湯圓不是天天能吃的,吃湯圓是在冬天,冬天吃早飯吃的晚,日上三竿的時候,祖母開始煮湯圓了,祖母說:“一群白鵝趕下河,漂的漂落的落,你們猜,這說的是個什麼呀。”圍在灶臺邊的小小的我們姐妹為了看得更清楚,並起了雙足一跳一跳地,視線剛好夠到看著祖母端著燒箕,把一個個圓圓的湯圓倒進鍋中的沸水裡,我們指著瞬間在沸水中翻滾起來的湯圓直歡呼:“湯圓!湯圓!";”於是理所當然地得到了祖母的誇獎:“都聰明啊!”
湯圓是糯米做的,從糯米到湯圓可謂工藝複雜呢,湯圓好不好吃可以窮盡到它還是一粒糯谷的種子的時候。糯谷穀粒金黃、堅硬而修長,種糯谷的田都是上好的水田,相較於高產的早、中、晚稻來說,雖說糯谷的產量不高,種起來不容易,可是收穫以後卻是物有所值。等到修長的糯谷脫了殼,成了璣玉般的糯米,一家之主用它可以做出許多好吃的東西來:米酒、湯圓、餈粑、陰米、炒麵等等。
有了好的糯米,盛上一大盆將它們磨成米漿,用紗布濾去水份,擠壓成麵粉砣,用罈子裝好倒扣在地上稍捂,繼續濾出水漬後,再拿出來掰開成一小塊一小塊的面塊,有太陽出來的時候,整齊地攤在蘆葦蓆上,幾經冬天的暖陽烘曬,當摸起來乾燥,面塊稜角刺手時,用手指一碾幾成粉末時就是上好的湯圓粉了。
湯圓,湯圓,湯圓的圓是人們用手搓出來的,搓湯圓是很好玩的事,小時候看到過祖母搓湯圓,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