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她的確不會很在意。
不過自從去年年底,金和實業突然在整個上海以一種驚人的速度擴張之後,田麗麗這才意識到自己竟然差點就錯過了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但是現在這個突破口卻落到了劉建華跟劉建鴻兄弟倆身上,畢竟金和的老闆還是這倆人的外甥。
即使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
劉建華心裡也很清楚這一點,田麗麗其實已經變相地跟兩人提了很多次想見一見李文秀的話。
“前面欣欣服裝廠去年年底聽說已經開始提高工價了,廠裡有不少人打算去他們那邊。”
事實上。
劉建華老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
之所以一直沒跟田麗麗說,他還是有自己的想法的。
像田麗麗這種人,對自己的想法一直都有一種非常盲目的自信,如果不撞到南牆的時候,基本上聽不進別人的意見。
永華服裝廠目前雖然看起來非常有朝氣,但是跟這個時期國內的其他勞動密集型企業相似。
在人員的管理上仍然十分粗放,根本上就談不上正規的管理,自然也就無從談起發展的問題。
永華周圍除了一家同樣做外貿生意的鞋廠以外,還有好幾家服裝廠,規模有大有小,永華應該算得上是最大的。
但是自從去年年底那家欣欣服飾的老闆開始提高工價之後,永華這邊的壓力就非常大了。
年初的時候廠子裡就有兩批工人先後離開找了新東家,一開始的時候劉建華也的確以為是去了其他的城市,但是後來突然在欣欣那邊碰到熟人,這才知道走的工人竟然都去了欣欣廠。
一打聽之下。
劉建華髮現事情比他想象的要嚴重得多。
欣欣那邊的工人原本就跟永華的工人熟悉,平常也在一起玩。
今年開春之後。
永華這邊的訂單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雖說多勞多得,但是工價擺在那裡。
一來二去。
工人自然就開始鬆動了。
七八兩個月份,除了新加入的一批工人之外,原來的老工人又走了一批。
劉建華這會兒見壓不住了,立馬就跟田麗麗提這個事情。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廠子里人來人往的,走了老人新人也會過來,這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吧。”
田麗麗果然還是那種想法。
劉建華也有些沒轍。
其實到了這會兒,劉建華也就明白當初為什麼外甥不看好永華的原因。
不是不看好服裝行業發展的潛力,而是不看好田麗麗這個人,說直白一點,就是心眼太小,格局不夠。
“你要是這麼說我也沒辦法了,上一批訂單也差不多了,加上倉庫裡的,明天就可以出貨,今晚我還有點事,就不在廠里加班了,還有建鴻也要出去。”
見田麗麗根本就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多談的意思,劉建華自然也不肯做那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大姐跟大姐夫今天來上海的事情他昨天就知道了,外甥李文秀一早就給他們打了傳呼。
現在估計已經到了。
外甥考上東財是件大喜事,慶祝一下也是應該的。
“是不是你外甥過來了?”
田麗麗其實很聰明。
一聽到劉建華跟劉建鴻兄弟倆都要出去,自然就猜到了上次的事情。
明天也不是週末。
劉建華的性格也不是那種撂挑子的人,這一點她很清楚,也比較看重。
挑這種時候出去,除了是家裡來人應該不會有其他的事情,畢竟兄弟倆是個什麼情況她還是很清楚的。
“差不多吧,田廠長,我大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