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軍隊派到了撣邦地區。
通萊指揮下的七十七師,一直以來在果敢特區乃至整個撣邦的所作所為,早已經被各族人民看在眼裡,不滿情緒也積累了許久,所以果敢特區政府的這份宣告,不僅獲得了廣泛的擁護,也在事實上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聯想到此前彭仁浩對通萊的再三忍讓和退縮,凡是有一定政治覺悟的人都敏銳的意識到,果敢特區的風向要變了。
果不其然,接下來之後不久,沈佩紱布了自己作為特區主席和同盟軍總司令的第一道命令,其主要內容是,為了加強果敢特區的和平安定,對抗緬甸政府的部分野心分子,因此果敢特區政府及同盟軍與果敢共和軍合併。
合併後新組建的政府仍叫果敢特區政府,但不再同時採用撣邦第一特區的稱謂,由沈佩紱任主席,龐文瀾則任名譽主席。特區政府下屬的軍隊正式名稱為果敢共和軍,不再採用果敢民族民主同盟軍的名稱,由龐天寵任總司令,龐勁東任副總司令。
如果彭仁浩泉下有知,就會驚訝的現,沈佩紱在這些年來瞞天過海,揹著他做了很多事情。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培養了大量的親信,並將之安排到了特區政府和同盟軍的所有重要崗位上。至於彭仁浩的人馬,則都被巧妙的安排了閒差。
其實沈佩紱縱然很是高明,而且極為有耐心,用了很長的時間慢慢達成自己的目的,但這些事情操作起來仍然會露出許多痕跡,只是從來沒有引起彭仁浩的重視。
歸根結底的原因在於,彭仁浩過於信任沈佩紱,放手讓他做任何事。而且錯誤的認為,沈佩紱培養起來的力量都是忠於自己的。當沈佩紱的人馬與自己的親信生衝突的時候,例如共同爭奪一個要害崗位,彭仁浩竟然採取瞭然的態度。
結果,沈佩紱所作的這些事情,在特區政府和同盟軍內部,沒有遭到任何反對。一些仍然忠於彭仁浩、或是持有異議的人,清楚的明白如今已經自身難保,所以都採取了緘默的態度。
不過為了保持內部的安定團結,新政府對原特區政府和同盟軍的官員,都做了妥善的安置。這些人現自己比從前的權力和影響更大了,待遇也提升了,規模和人數翻了一番的政府和軍隊,給所有人未來的展都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於是也都慢慢接受了這種新局面。
至於普通老百姓,則早已見慣了城頭不斷變換的大王旗,所以對這種變化並沒有特殊的感覺。只要自己能夠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他們並不在意政府是由哪些人領導的。
新的果敢共和軍糅合了三股勢力,來源各不相同計程車兵們急需重新進行整編,而這個工作就是由龐勁東負責的。
很多人把整編部隊想得很簡單,以為就是把一些來自不同地方士兵編在一起,然後給他們指派幾名軍官。其實事情根本就不是這樣簡單,尤其是面對一支多民族部隊的時候。由於龐勁東把自己帶來的第七軍團的三個連也編了進去,再考慮到果敢共和軍內本來就有國際僱傭兵,因此現在的果敢共和軍事實上還是一支多國部隊。
這樣一來,所需要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語言,幸運的是這個問題並不難解決。雖然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然而只要是成長在多民族聚居地區,多少都會講其他民族的語言。這些士兵普遍來自果敢和滾弄地區,由於果敢人重視教育且影響力較大,所以果敢語——也就是漢語——成為了通用語言。但他們講的漢語是方言,而且夾雜了大量的當地詞彙,結果來自中國北方的第七軍團士兵根本就聽不懂。這些士兵講的是北方官話和標準普通話,果敢共和軍的人雖然普遍能夠聽懂,但是會說的卻沒有幾個。
龐勁東採取的對策,是在各民族中大力推進漢語普通話教育,士兵們每天要接受兩個小時的文化教育,其中至少有一個小時是語言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