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這些人組織起了地方武裝,如湘軍、淮軍和楚勇,成為鎮壓內亂的主要力量。
依靠這些地方武裝,清廷在短時間內鎮壓了太平天國、捻軍等大規模的農民起義,並平定了雲南、貴州、陝西、甘肅等地的苗民和回民起義。這一系列的勝利不僅穩定了國內局勢,還為清廷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在對外政策上,慈禧採取了較為務實的態度。她支援洋務派提出的“自強”和“求富”方針,積極引進西方的軍事技術和工業技術,創辦了一批新式的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如江南製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這些舉措不僅增強了清朝的軍事實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國的工業化程序。
然而,慈禧同時也支援頑固派對洋務派的牽制,以防止任何一方力量過大而威脅到她的統治。這種平衡策略在短期內有效地維護了清廷的穩定,但也限制了改革的深度和廣度。總之,慈禧、慈安與奕?三人合作期間所取得的政績,被時人譽為“同治中興”。
叔嫂鬥爭
隨著慈禧地位的鞏固,她與奕?之間的矛盾逐漸加劇。同治四年(1865年)發生的“蔡壽祺事件”揭開了兩人權力鬥爭的序幕。
當年三月四日,翰林編修蔡壽祺上疏彈劾奕?,指責他貪汙、驕傲、攬權、徇私,並建議他歸政朝廷,退居藩邸,另選賢能議政。蔡壽祺的奏摺提交後,慈禧並未立即處理,而是將其“留中”處理。當奕?朝見時,慈禧告知他有人彈劾,並將摺子給他看。奕?詢問是誰所為,慈禧告知是蔡壽祺。奕?隨即表示蔡壽祺不是好人,並要求將其逮捕審訊。慈禧與慈安對此非常憤怒,當日便召見大學士周祖培等人,打算以重罪處置奕?。然而,諸臣請求先查明事實再定罪。
隨後,大學士倭仁、周祖培等在內閣討論,並召蔡壽祺前來供述。最終,在三月初七日,他們上奏認為蔡壽祺的指控缺乏實據,並暗示奕?若能嚴格自律,就不會屢遭非議。慈禧接到這一模稜兩可的覆議後,立即召見了他們,並交給他們一份措辭嚴厲的硃諭,指責奕?自議政以來妄自尊大、目無君上,甚至暗中離間他人。慈禧諭令革去奕?的一切職務,並要求眾臣執行。
這一決定引起了眾多親王和大臣的反對。惇親王奕誴上書慈禧,認為奕?並無明顯劣跡,僅在語言上有所不檢,建議慎重處理。慈禧隨即召見了孚郡王奕譓及軍機大臣文祥等人,指示他們召集王公大臣及翰詹科道在內閣會議,討論此事。會議前,慈禧態度反覆,先是表示對奕?仍有信心,後又嚴厲批評奕?,要求諸臣“為我平治之”。
,!
會議當天,眾臣因慈禧前後不一的態度而困惑,無法達成一致意見。醇郡王奕譞急忙從東陵趕回北京,上疏為奕?求情,請求慈禧寬恕他過去的錯誤,給他改正的機會。慈禧將此奏摺也發交王大臣會議。會議中,倭仁起草了一份否定奕譞意見的疏稿,但肅親王隆懃等人支援奕譞,導致倭仁不得不多次修改疏稿。最終,軍機大臣支援倭仁的意見,而禮親王世鐸及其他王公大臣則支援肅王的意見。
由於群臣意見分歧嚴重,慈禧意識到如果不妥善處理,不僅會遭到內部反對,還可能引起外國干涉。因此,她在三月十六日釋出上諭,部分恢復了奕?的職務,但仍不允許他進入軍機處。然而,群臣仍對此不滿,慈禧只好在四月十四日允許奕?重新擔任軍機大臣,但議政王的名號不再恢復。
這一事件不僅削弱了奕?的權力,還加深了慈禧與其他朝臣之間的裂痕。慈禧在處理政務時,常常依賴太監傳達資訊,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安德海。同治八年(1869年),安德海違反祖制擅自出宮遊玩,並在山東被巡撫丁寶楨扣留。慈禧對此驚慌失措,而慈安則召集奕?等人商議,決定將其就地正法。慈禧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