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進入內閣
嘉靖十年至十二年間,方獻夫在經歷了短暫的歸隱之後,再次被明世宗召回,步入了權力的核心——內閣,這標誌著他政治生涯的又一高峰。面對皇帝的急切召喚,方獻夫起初以身體不適為由推辭,推薦梁材、汪鋐或王廷相作為替代人選,但明世宗堅持要他復出,甚至派遣特使蔡靉催促,並承諾給予其原職。方獻夫最終在重重勸說之下,克服身體與心理的障礙,重歸朝堂。
重返京城後,方獻夫被任命為武英殿大學士,同時兼領吏部尚書,進入內閣參與朝政。明世宗對方獻夫的器重可見一斑,不僅再次賜予象徵信任的“忠誠直諒”銀章,還允許他密奏,顯示了對其忠誠與能力的高度認可。此時的方獻夫,雖身處高位,卻保持謙遜,遠離是非,但其親屬的行為卻意外牽扯進了政治紛爭,導致龔大稔的罷官事件,方獻夫雖成功自辯,但也凸顯了其在朝堂內外的複雜關係網。
在任期內,方獻夫不僅處理日常政務,還肩負起舉薦人才的重任,如推薦王道、張珩為經筵講官,這不僅體現了他對於人才培養的重視,也是鞏固自身政治地位的手段之一。同時,方獻夫的身體狀況成為其頻繁請求退休的原因之一,面對星象異常與彗星出現等天象,他多次以身體欠佳和天象示警為由請求離職,但明世宗均未批准,顯示了皇帝對方獻夫的依賴和不捨。
這一時期,方獻夫還承擔了多項重要禮儀活動,如陪同皇帝祭孔、分獻上天等,這些儀式性的活動進一步提升了他在朝廷中的威望與影響力。儘管如此,方獻夫的復出之路並不平坦,御史馮恩的彈劾,儘管最終以馮恩被囚告終,但也反映出了方獻夫在朝中樹敵頗多,其權勢增長的同時也伴隨著不小的爭議與挑戰。
八、晚年
嘉靖十三年,方獻夫的身體狀況開始下滑,皇帝明世宗對此表現出深切的關懷,不僅派遣太醫為其診斷,還親自賜予牲牢酒米,體現了對方獻夫的重視與眷顧。在病情不斷惡化的情況下,方獻夫多次請求致仕,終於在四月十三日得到明世宗的同意,以體面的方式退休,享受了官方提供的車馬與豐厚的 路 費 ,這在當時是對功臣的一種尊崇與優待,反映了方獻夫在朝野間的崇高地位和皇帝對方的深厚感情。
歸鄉後的方獻夫雖遠離朝政,但仍密切關注國家大事,尤其在皇室喜添龍嗣之際,兩次上疏祝賀,皆得到了明世宗的表彰,這不僅是對方獻夫個人的尊重,也是對他過去貢獻的認可。方獻夫的晚年生活,雖未能親眼見證更多朝政變遷,但在家享受天倫之樂,且與皇室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不失為一種精神上的慰藉。
方獻夫去世的訊息傳來,明世宗給予了他隆重的身後哀榮,賜祭葬、贈太保、諡號文襄,這些待遇彰顯了其一生對國家的貢獻及皇帝對方的深深懷念。方獻夫的侄子方芷因方獻夫的關係,曾獲得一定的官職蔭庇,但因涉及家族財產糾紛,最終被罷黜為民,這側面反映出古代家族內部矛盾對個人仕途的影響,也提醒人們注意處理好家族關係的重要性。
至於方獻夫的兒子方蕖,也在嘉靖三十三年得到了明世宗的蔭庇,被納入國子監學習,這是對方獻夫家族後代的照顧與培養,體現了封建社會中家族地位與個人命運的緊密聯絡。
結語
方獻夫的一生,是追求學問與實踐理想的生動寫照。他不僅是明朝中葉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深諳儒家哲學的思想家。方獻夫的生涯軌跡,不僅體現了個人奮鬥的輝煌,也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集中展現。在今天看來,他的治國理念、教育思想及個人品德,仍然值得我們深入研究和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