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詔的分配引起了高拱的猜疑,他認為其中關於與馮保商議國事的部分是張居正與馮保聯手偽造的。高拱與張居正之間的信任裂痕進一步擴大。
穆宗駕崩後,神宗即位,年幼的皇帝使得馮保依靠李太后的寵信掌握了實權。高拱試圖削弱馮保的權力,上疏請求限制司禮監的職權,但這一行動未能得到張居正的支援。相反,張居正將高拱的計劃透露給了馮保,馮保藉此機會向太后與神宗散佈謠言,聲稱高拱欲廢黜年幼的神宗,迎立周王,自己則封國公。這些謠言在後宮引起了恐慌,最終太后與神宗決定驅逐高拱。
六月十六日的早朝,高拱被召至會極門,面對突如其來的指責與罷黜,高拱震驚至極,臉色蒼白,汗如雨下,幾乎無法站立。張居正從旁將他扶起,但無力改變其被逐的命運。次日清晨,高拱乘坐簡陋的柴車離開京城,結束了他在朝廷的輝煌生涯,踏上了一條充滿未知的歸鄉之路。
八、黯然辭世
高拱被逐出朝廷後,回到了他的家鄉新鄭,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他脫下官服,換上平民的服裝,沉默寡言,不再過問國事,將自己封閉在家中,專心致志地著書立說,完成了八十餘卷的著作。然而,馮保並未就此放過高拱,製造了所謂的“王大臣事件”,意圖徹底摧毀高拱。幸好,有吏部尚書楊博、御史葛守禮等人的力挺,加之張居正私下寫信安慰,高拱才得以倖免於難。但這一連串的打擊,讓高拱身心俱疲,健康狀況急劇惡化。
萬曆五年(1577年),張居正因回故鄉江陵葬父,特意繞道探訪了高拱。兩位曾經的政治對手在高拱的家中重逢,彼此淚流滿面,共同回憶往昔,表達了對過往恩怨的感慨與釋懷。
萬曆六年(1578年),高拱在新鄭的家中辭世,享年六十七歲。他的妻子張氏向朝廷請求給予撫卹。儘管神宗在萬曆七年(1579年)追贈高拱恢復了原官,但只給予了半葬的禮遇,且未派遣官員祭奠,顯示出朝廷對高拱的評價仍有保留。
高拱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留下了一份名為《病榻遺言》的文獻,詳細記錄了張居正與馮保合謀奪取首輔之位的過程,對張居正的品格進行了激烈的批評。這份遺言在張居正去世後被刊刻出版,在北京廣泛流傳,加劇了神宗對張居正的清算情緒。
萬曆三十年(1602年),鑑於高拱在俺答封貢一事上的貢獻,神宗下詔追贈高拱為太師,並賜諡號“文襄”,同時蔭封其子高務觀為尚寶司司丞。到了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六月,朝廷進一步追贈高拱為特進光祿大夫,彰顯了對其政治功績的認可。
結語
高拱的一生,是明朝中期政治變革的縮影,也是個性與政績相互交織的複雜案例。他以自己獨特的方式,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歷史遺產,無論是作為政治改革的先驅,還是作為個性鮮明的歷史人物,高拱都值得我們深入研究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