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後金的挑釁,祖大壽斬使焚書,堅決拒絕了後金的和談企圖,展現了他不屈的鬥志。在孛羅嶺的激戰中,祖大壽麾下的將領們再次擊敗了後金軍,為關寧軍贏得了關內軍民的信任。隨後,崇禎帝發帑銀犒師,升祖大壽為太子太保,孫承宗更以“壯烈忠肝”四字製成金匾,懸掛在祖大壽的廳堂之上,以表彰他的功績。
在經過充分的準備後,孫承宗命令祖大壽出兵收復被後金佔領的遵化、永平、遷安、灤州四城。五月,祖大壽誓師出征,與多位總兵會師於灤州城下,經過激戰,明軍終於在五月十二日取得了勝利,後金軍在大雨中潰逃,明軍趁機追擊,斬首眾多,取得了遵永大捷。阿敏在得知明軍收復灤州後,匆忙撤離永平、遷安,祖大壽與馬世龍奉命追擊,各斬首級99顆,徹底收復了四城。這場勝利不僅重創了後金計程車氣,也極大提升了明軍的信心。
隨後,崇禎帝對祖大壽的表現給予了高度肯定,加封他為少傅,允許他以提督體統行事,並恩准其子為錦衣衛指揮同知。同年十二月,祖大壽在軍政考核中因“素著勞勳,正資防剿”而被留任遼東前鋒總兵官,不得辭職。
五、大凌降金
崇禎四年(1631年),祖大壽的命運迎來了一次重大轉折。彼時,明廷計劃恢復廣寧右屯衛,祖大壽奉命前往大淩河城主持築城工程,旨在為收復失地奠定基礎。然而,這一舉動引起了皇太極的警覺,他迅速集結兵力,於七月二十一日出發,直撲大淩河城。八月初六日,後金大軍到達城下,發現築城工程進展迅速,城牆已基本完成,雉堞亦完成了半數。祖大壽及其麾下將士,共計約兩萬餘人,被困城中。
皇太極採取了圍而不攻的策略,同時切斷了大淩河城與外界的聯絡,阻止了錦州方向明軍的救援。在圍城期間,皇太極多次致書祖大壽,嘗試以各種方式勸降,但祖大壽始終堅守城池,未有動搖。直到九月十九日,皇太極設計誘使祖大壽出城,結果明軍被伏擊,傷亡慘重,自此祖大壽再未敢輕易出戰。
隨著時間推移,城內糧草日漸匱乏,形勢愈發嚴峻。十月初七日,皇太極再次派出招降使者,試圖以後金對漢人的寬容政策說服祖大壽,但仍未成功。城內情況惡化,軍民開始出現食人現象,絕望的情緒在城中蔓延。祖大壽意識到突圍無望,開始考慮投降。
十月十四日,祖大壽派義子祖澤潤向後金軍送信,表達了談判意願。經過一系列交涉,十月二十六日,祖大壽與後金代表進行了面對面的談判,提出了取錦州以換取與家人團聚的條件。皇太極則回應,取錦州之事應由祖大壽自行完成,前提是祖大壽需先出城投降。
最終,在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壽做出了決定性的行動,他殺害了反對投降的副總兵何可綱,隨後與皇太極進行了莊嚴的盟誓儀式。當晚,祖大壽進入後金大營,與皇太極及諸貝勒進行了深入的交談,皇太極以盛宴款待,贈送了珍貴的禮物,包括黑狐帽、貂裘、金玲瓏鞓帶、緞靴、雕鞍白馬等,並同意了祖大壽提出的取錦州的計劃。
六、逃歸錦州
祖大壽的逃歸錦州,是其一生中最戲劇性和充滿爭議的篇章之一。在與皇太極的盟誓後,祖大壽原本計劃作為內應,協助後金攻取錦州。然而,命運似乎並不打算讓這場精心策劃的行動輕易實現。十一月初一日,祖大壽與部將施大勇等人在濃霧的掩護下,成功逃離了後金軍營,回到了錦州城中。這一出逃,無論是出於祖大壽自身的計謀,還是得益於城內明軍的突然出擊,都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謎團。
回到錦州後,祖大壽麵臨著來自朝廷的責難。儘管他解釋稱是透過計謀脫身,但大淩河之敗的責任依然需要有人承擔。因此,他被削去了少傅的頭銜,由左都督降為都督同知,但崇禎帝對他的“忠智脫圍”給予了肯定,未準其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