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4章 祖大壽:兩度降清的明末雄獅

職,而是繼續委任他為遼東前鋒總兵,駐守錦州。這一決定,既體現了皇帝對祖大壽過往功績的認可,也顯示了朝廷在邊疆危機中的無奈與妥協。

祖大壽逃回錦州後,與皇太極之間的通訊頻繁,內容涉及對錦州城的內應計劃。祖大壽在信中解釋了自己無法獻城的原因,提到了城內守備森嚴,且非全為自己心腹,這使得他難以實施原定的計劃。他承諾將來會尋找合適的機會,同時也拜託皇太極照顧好留在後金的子侄。皇太極的回應則充滿了耐心與理解,承諾會善待祖大壽的家人,並鼓勵他繼續努力。

在接下來的幾年中,祖大壽與皇太極之間似乎進入了某種微妙的平衡狀態。崇禎六年(1633年),雙方並無直接往來,後金也未對錦州發起攻勢。然而,後金的高層依舊視祖大壽為潛在的內應,相信他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發揮作用,尤其是在攻取山海關的戰略中。有傳言稱,崇禎帝曾多次調祖大壽入京,但都被他以各種理由拒絕,直到家人被扣為人質,才被迫響應朝廷的召喚,這表明祖大壽對崇禎帝的不滿情緒日益加深。

七、與清為敵

自大淩河逃歸明朝後,祖大壽的忠誠與策略在與後金(後改為大清)的對抗中展現得淋漓盡致。他不僅堅守明朝陣地,還多次與清軍發生衝突,尤其是在丙子之變中,祖大壽應召入關,參與了對清軍的防禦。然而,關於他是否真心與清為敵,歷史記載中存在分歧,有說法指出祖大壽內心顧慮瀋陽家人的安全,這使得他在對抗清軍時顯得有所保留。

崇禎十一年(1638年),清軍第五次入塞,史稱戊寅之變,再次考驗了祖大壽的忠誠與勇氣。面對清軍的侵擾,崇禎帝再次徵召祖大壽入援。起初,祖大壽以防備清軍為由試圖推辭,但在朝廷的連續催促下,最終率軍應援。在行至中後所時,遭遇清鄭親王濟爾哈朗和多羅貝勒多鐸所率的清軍。祖大壽果斷採取行動,派兵襲擊多鐸部,造成了清軍的傷亡,這一戰果對清朝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也是祖大壽對清軍的直接反抗。

皇太極得知這一訊息後,親自率大軍抵達中後所,意圖與祖大壽會面,以期挽回祖大壽的心。皇太極的信函中充滿了誠意,表示對祖大壽的尊重與理解,強調自己不會勉強祖大壽的去留,同時釋放了明軍俘虜,希望以此展示自己的誠意。然而,祖大壽並未接受皇太極的邀請,始終保持距離,未與皇太極見面,這表明他已下定決心與清為敵,扞衛明朝。

崇禎十二年(1639年),祖大壽繼續在山東、北直隸一帶與清軍周旋,儘管並未取得顯著的戰果,但他堅守崗位,持續對清軍構成威脅。皇太極則在這一年對錦州發起了攻擊,試圖瓦解祖大壽的意志,透過致書祖大壽的妻子,試圖從家庭層面施加壓力,促使祖大壽投降。然而,祖大壽並未因此動搖,反而派兵試圖突破清軍封鎖,支援錦州,但遭遇失敗,多名將領被俘。儘管如此,祖大壽仍舊回到錦州,堅守崗位,展現了他不屈不撓的精神。

八、再次降清

崇禎十三年(1640年),皇太極對錦州的圍困策略變得更加狡猾和持久,他命令鄭親王濟爾哈朗修建義州城,意圖以此為基地長期圍困錦州,使祖大壽無法耕種,從而削弱錦州的防禦能力。五月,皇太極親臨義州視察,期間,杏山的蒙古人蘇班岱等人請求歸順,皇太極隨即派遣濟爾哈朗等人率軍迎接。祖大壽得知清軍人少,決定抓住機會,命令遊擊戴明與松山總兵吳三桂、杏山總兵劉肇基合兵出擊,與清軍在杏山城西交戰。雙方都聲稱取得了勝利,但實際情況如何,歷史記載模糊。

同年七月,皇太極命令睿親王多爾袞、肅親王豪格圍困錦州,並致書祖澤遠,指責其忘恩負義,要求他勸說堂伯祖大壽歸順清朝。然而,多爾袞和豪格的圍困並不嚴密,祖大壽仍然能夠從城外獲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