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感到極度恐慌。日本軍隊被迫從烏嶺撤退,轉而駐紮在釜山浦。
劉綎與祖承訓等人隨後率領軍隊進兵屯駐大丘、忠州,並利用全羅水軍在釜山海口布設防線,有效地遏制了日本軍隊的攻勢,朝鮮的局勢因此得到了初步的穩定。
不久之後,明軍將領李如松命令劉綎屯兵陝川,以防範日本軍隊可能的反撲。在劉綎的帶領下,明軍在這一地區取得了一系列勝利。隨著戰局的發展,日本軍隊迫於壓力,不得不將朝鮮王子送回朝鮮,以示和解之意。見此情況,明神宗下令大部分明軍撤回國內,僅留下劉綎和吳惟忠共計七千六百人,分別扼守朝鮮各地的重要軍事要地。
六、賄賂轉官
播州土著首領楊應龍叛亂之後,明政府面臨嚴峻的邊疆安全問題。為了應對這一危機,朝廷決定提拔劉綎為四川總兵官,以增強當地的力量,鎮壓叛亂。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劉綎試圖透過非正式手段獲得更高的官職和榮譽。
為了達到目的,劉綎私下裡賄賂了御史宋興祖,希望後者能夠幫助他在朝廷中推動自己的功績得到更高的評價,並藉此機會獲得破格提拔。然而,這種不正當的行為並沒有逃脫朝廷的監察。宋興祖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決定將此事上報給上級官員。
按照當時的法律規定,劉綎的這種行為應當受到革職的處罰。吏部在接到報告後,對此事進行了討論。考慮到劉綎過去在抗擊緬甸和朝鮮戰爭中的出色表現以及對國家做出的重大貢獻,吏部決定採取較為寬容的態度。最終,吏部建議革除劉綎在雲南時加封的所有官階,並保留其副總兵的職位,以副總兵的身份鎮守四川。
就在這個時候,楊應龍提出願意停戰求和,而青海地區盜匪的活動也日益猖獗。為了更好地應對這些新的挑戰,朝廷決定特設臨洮總兵官一職,並調任劉綎擔任這一重要職務。這一舉措不僅解決了當時的政治難題,也給了劉綎一個彌補錯誤的機會,讓他有機會繼續為國家服務。
七、復徵朝鮮
1597年(萬曆二十五年)五月,第二次朝鮮戰爭爆發。為了應對日本的再度入侵,萬曆皇帝下詔任命劉綎為防禦倭寇的總兵官,提督漢人和土著士兵前往朝鮮作戰。劉綎直到次年二月才抵達朝鮮,此時楊鎬和李如梅已經遭受了戰敗。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為了重新組織攻勢,經略邢玠將部隊分成三個部分,由董一元指揮中軍,麻貴負責東路,而西路則由劉綎指揮。此外,陳璘專門負責指揮水軍。劉綎在水源紮營,而日本軍隊也分兵三路,其中小西行長據守順天,挖掘深溝並加固了防禦工事。
劉綎計劃誘捕小西行長,他派出使者與小西行長約定會面的時間。使者三次往返,每次劉綎都會獨自騎馬在約定地點等候,以此來迷惑小西行長。小西行長透過偵察得知這一情況,誤以為劉綎真的打算會面,於是同意在八月初一進行會面。
然而,在約定的日期之前,劉綎部下的某人不慎洩露了這一計謀,小西行長得知後大吃一驚,迅速逃離了順天。劉綎的誘敵計劃因此未能成功。監軍參政王士琦對劉綎的失誤表示不滿,想要將其捆綁至中軍營接受責罰。劉綎意識到情況不妙,於是極力督戰,最終成功攻破敵營,迫使敵人退卻,不敢再出戰。
隨後,各將領分三路出擊,劉綎在挑戰中獲勝,將敵人驅逐進了大城中。不久,敵人得知豐臣秀吉去世的訊息,開始準備撤退。劉綎趁夜色攻取了粟林和曳橋,取得了重大的戰果。石曼子率領水軍前來救援,但在中途被陳璘指揮的水軍在海上擊敗。小西行長隨後放棄了順天,乘坐小船逃離。
八、播州之役
1600年(萬曆二十八年),因朝鮮之戰中的傑出表現,朝廷提升劉綎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