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5章 林則徐:開眼看世界的先驅者

身健康狀況不佳為由請求辭職,帶著家人返回原籍福州。幾個月後,林賓日病情好轉,但林則徐仍然面臨著家庭經濟的壓力,不得不重新考慮重返官場。

道光二年(1822年),在座師曹振鏞和房師沈維鐈的幫助下,林則徐再次北上,準備補官。道光帝對林則徐的政績十分認可,特別召見並表揚了他,並於同年四月破格任命他為浙江省道員。林則徐到任後,被委派為本科監試,並很快被調往江蘇淮海道任職。在此期間,他還兼任浙江鹽運使,協助浙江巡撫帥承瀛整頓鹽政,成效顯著。

道光三年(1823年),林則徐晉升為江蘇按察使。在這個新職位上,他大力整頓吏治,改革司法程式,親自審理案件,甚至深夜微服出行,親自驗屍,力求公正。在短短四個月內,他幾乎解決了江蘇所有積壓的案件,贏得了“林青天”的美譽。同年夏季,江蘇遭遇洪水災害,社會動盪,林則徐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措施,如勸平糶價、禁止囤積、減輕賦稅、救濟饑民,有效穩定了局勢。

道光四年(1824年),為了解決水患問題,林則徐提議暫時使用官款疏浚河道,並得到了批准。然而,就在他準備前往工地視察之際,母親陳氏去世,林則徐不得不返回原籍守孝。次年,江南高家堰發生決口,林則徐奉旨前往監督修復工作,順利完成任務後因勞累過度患上瘧疾,再次回到原籍休養。

道光六年(1826年),林則徐被任命為兩淮鹽政,但他以身體原因拒絕了這一任命。直到道光七年(1827年),他才出任陝西按察使,並署理布政使事務。不久後,陝西南部遭遇水災,林則徐留任原職,前往災區檢視災情,安排災民生活,並參與了縣城重建工作。

道光八年(1828年),林則徐因父親去世再次返回福州守孝。在此期間,他積極參與地方建設,與當地官員和鄉紳合作,重新疏通了福州的小西湖

道光十年(1830年),林則徐結束為父守喪的期限後,北上京城覲見皇帝,並等候新的任命。在這段時間裡,他與多位同僚和朋友在北京進行了交流與聚會,其中包括張維屏、潘曾瑩、黃爵滋、彭蘊章、周作楫等人。這些社交活動不僅增進了彼此間的友誼,也為他在官場上積累了更多的人脈資源。

同年六月,林則徐被任命為湖北布政使,並於七月離京赴任。僅僅幾個月後,即同年十一月,他又被調任為河南布政使,並於次年(1831年)二月正式到任。在河南任職期間,林則徐面臨了嚴峻的財政挑戰和自然災害問題。他受命清理河南各州縣的懸款,解決長期以來財政上的遺留問題。同時,由於沿長江一帶發生嚴重水災,糧食短缺導致大量災民流離失所,林則徐積極應對,不僅在河南採購糧食支援災區,還向江蘇督撫陶澍和程祖洛提出建議,鼓勵商人自行採購糧食,以解決糧荒問題。

由於他在河南的出色表現,林則徐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七月被調任為江寧布政使。在赴任途中,他親自前往災區考察,詳細瞭解災情,並提出了包括倡捐、煮賑等一系列具體措施,旨在解決災民的生存問題。這些措施得到了兩江總督陶澍的支援,並奏請朝廷予以實施。

同年十月,由於欽差大臣朱士彥的推薦,林則徐被任命為總司江北賑撫事宜。由於政績顯著,道光帝對林則徐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並於同年擢升他為河東河道總督。面對這一重任,林則徐決心“破除情面”,“力振因循”,親自冒著嚴寒天氣,徒步巡查數千裡的河道,檢查治水用的商梁秸,並繪製了詳細的黃河形勢圖作為施工參考。他的嚴謹態度得到了道光帝的高度讚揚。

道光十二年(1832年)二月,林則徐被調任為江蘇巡撫。在此任上,他與兩江總督陶澍合作密切,共同推行了一系列旨在改善民生、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