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次會試的結果並不如意,林則徐名落孫山。儘管如此,他並沒有氣餒,而是選擇回到家鄉福州,在北庫巷開設了自己的私塾“補梅書屋”,開始了教學生涯,希望透過教書繼續實現自己的理想。
三、初任仕途
林則徐的仕途始於嘉慶十一年(1806年)。這一年,汀漳龍道張百齡對林則徐的才能給予了高度評價,並積極推廣他的名聲。同年秋天,為了緩解家庭經濟壓力,林則徐接受了廈門海防同知房永清的聘請,擔任書記一職。在這個職位上,他主要負責處理與商販和洋船往來相關的文書記錄工作。廈門當時面臨著嚴重的鴉片走私問題,而歷任同知多為貪官,對外商的賄賂視而不見。這段經歷讓林則徐深刻認識到了鴉片的危害及其背後的複雜性,同時也開闊了他的視野。
在廈門期間,林則徐得到了福建巡撫張師誠的賞識,並於嘉慶十二年(1807年)被邀請加入張師誠的幕僚團隊,專門負責文書工作。在張師誠的指導下,林則徐不僅在公文寫作方面有所提升,還學到了許多關於軍事、刑法、禮儀等方面的知識。這段經歷對林則徐來說至關重要,不僅因為他得到了實際工作的鍛鍊,更因為他受到了張師誠的信任與栽培,為其日後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嘉慶十三年(1808年)十月,林則徐離開福建北上,準備參加第二次會試。然而,這次嘗試並未成功,林則徐再次落選。儘管如此,他並未灰心喪氣,而是選擇繼續留在張師誠身邊,為他提供支援。同年,張師誠領導了對海盜蔡牽的鎮壓行動,林則徐參與其中,為張師誠起草了一系列相關檔案。張師誠對林則徐的表現讚賞有加,認為如果沒有林則徐的幫助,這場戰役或許不會如此迅速地取得勝利。
嘉慶十五年(1810年),林則徐陪同張師誠入京覲見皇帝,併為第三次會試做準備。這一次,林則徐終於在嘉慶十六年(1811年)的會試中脫穎而出,以優異的成績成為進士,並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的職務。此後,林則徐在京師度過了七年的時間,期間他不僅在翰林院中擔任了多種職務,如國史館協修、《大清一統志》編纂等,而且還積極參與學術研究,特別是在水利方面的探索。
為了增加收入,林則徐在閒暇之餘還會在書塾教書,或者出售自己的書法作品。在翰林院任職期間,他也未曾忘記自己的初心,利用京師豐富的資源深入研究經世致用之學,併為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此外,林則徐還曾擔任江西鄉試副考官、雲南鄉試正考官等職務,在此過程中積累了寶貴的實踐經驗,並將自己的見聞記錄下來,著成了《滇軺紀程》等作品。
四、歷職地方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林則徐的仕途迎來了一個新的起點。這一年二月,他被任命為江南道監察御史。當時,河南省發生了嚴重的水災,原因是南岸河堤出現缺口,而河南巡撫博爾濟吉特·琦善在處理此事時表現不佳,導致工程進展緩慢。林則徐深入調查後發現,問題的根源在於材料供應商囤積居奇,導致工程所需物資價格飛漲。他隨即提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命令地方官吏嚴密查封這些物資,以公平的價格購買,確保工程能夠順利進行。這一建議得到了嘉慶帝的認可並付諸實施。
同年四月,林則徐在例行的考核中被評為一等,並被“記名以道府用”,這意味著他有可能被任命為地方要職。不久後,他被任命為浙江杭嘉湖道,從此告別了長達七年的京官生涯。在杭嘉湖道任職期間,林則徐專注於當地的水利建設和海塘維護工作,力求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減少自然災害帶來的損失。
然而,林則徐在浙江任職期間感受到了為政的艱難,官場中的種種積弊讓他感到力不從心。道光元年(1821年),得知父親林賓日患病的訊息後,林則徐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