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於劉孝至而言,自從他決定要走上人皇路之後,他就在
內心之中明確了一片必須佔領的領土。
作為一名覺醒者,他非常清楚,那一片領土,只要佔領了,那麼他的人皇路就已經完成了一半,因此必須推動這個事項的落實。
但是無奈現在的劉孝至手上兵員不足以支撐他做到那一個地步。
在太平鎮徹底上了軌道之後,劉孝至的心思卻又活絡了不少。
而劉孝至的下一個目標也已經明確下來。
劉孝至在雲國邊境果斷地畫了一個圈。
而圈中的地方便是蓮花渡口。
蓮花渡口,是一條水路渡口,它的地形特殊,恰好隔斷了雲、燕、景三國的連結處,在地圖中正好呈現“丫”字狀,隔斷三國,使得陸路被截斷,如果不渡江那麼就必須繞過整條流域,多行萬里。
但是因為其地形過於特殊,導致雲國立國初期,經常因為爭奪蓮花渡口與另外兩國爆發戰爭。
但是蓮花渡口確實有著它的特殊地位,不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更是物產豐富。
很多三國領地居民皆靠著江中魚蝦,生存下來。
而每一次爆發戰爭皆會波及各國子民。
戰爭陸續打了一百三十年,最終因為各國新王變換,以及因為損耗過大,而對蓮花渡口的麻煩刻意忽視,不再提起,蓮花渡口的仇恨反而被壓了下去。
最終形成了一個特殊的三無地帶。
雲、燕、景三個國家國民都在使用蓮花渡口。
但是卻沒有一個國家再去提起蓮花渡口的歸屬權。
甚至不得出現三國之中的任何一支軍隊出現在蓮花渡口百里範圍。
否則必定引起另外兩國的軍隊到來宣誓主權。
隨著時間的流逝。
蓮花渡口出現了一夥水賊。
剛開始約莫五千餘人,領頭者自稱拐耳根,是一個失去左耳的暴徒。
據說是早年王國興替中外出打仗之將領後裔。
據說當初人還在外面打仗,自己的國家卻是被滅了。
最終成為了流寇,到處流竄。
當發現蓮花渡口的特殊性後,便是直接奪下蓮花渡口的管理權。
過往船隻都得向其繳納費用。
漁民捕撈魚食也需向其繳納捕魚費。
一下子聲勢壯大起來。
而云、燕、景三國像是有了默契一般。
流寇,不歸屬於十二國之一,對於這些國家而言,要滅去簡單的很。
只要不是軍隊佔領,便是不會過問。
任憑你佔領,胡作非為,只要不濫殺無辜,三國君主倒是樂見其成。
反正誰也別想佔這個便宜。
久了,大家便清楚,能佔領蓮花渡口的,只有流寇這種不歸屬於任何一國的團伙,才能穩坐蓮花渡口霸主之位。
而劉孝至的開山軍,卻是有著這種特殊地位。
開山軍,並不歸屬任何一國,卻是有著正規一線軍團的武器裝備。
在十二國的眼中,開山軍,僅僅是改了名字的邙山流寇罷了,什麼開山軍,那只是換了個主人,本質上就是開山流寇,而且區區一萬人,與那蓮花水寇根本沒有任何區別。
只要沒有影響十二國領土,沒有人會去真正重視開山軍在幹什麼。
而這個時候的開山軍,卻是非常適合佔領蓮花渡口。
就算大家知道開山軍有著劉家背景,但是劉家關係錯綜複雜,在魏國有著洛寰氏這個三大商賈家族之一,有著盛名天下的五止仙人,據說就連劉孝至近年行走也在縱橫大陸積累不少人脈,特別是,劉勝,根本就不會聽雲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