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有小毒的藥物只能治療到八分;無毒的藥物治療到九分。剩下的要透過谷肉果菜等食物的給養幫助康復,但也不要補得太過,太過就傷害了正氣。

這是一般的藥物治療。除此以外,我們還應該清楚另外一種藥,那就是學會對治自己的不良心態和情緒,從而幫助疾病的康復。《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jiǒng,熱)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

所以,當我們身心不適時,應該考慮到是否因為自己不良心態、情緒或習氣所致,據此而努力改變自己,從而幫助自己治療疾病。

例如:當我們有嘔吐、頭痛頭暈(如高血壓病)、兩肋脹痛的時候,應該考慮一下自己是否經常發怒?《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洩,故氣上矣。”大意是說,怒使體內氣機不能正常流通,嚴重的則引起吐血和飧(sūn)洩(洩瀉),所以氣向上走。至於飧(sūn)洩,《黃帝內經·陰陽應象大論》:“清氣在下,則生飧洩;濁氣在上,則生(月+真,音chēn)脹。”《黃帝內經靈樞·五亂第三十四》:“何謂逆而亂……清氣在陰,濁氣在陽……”可見,發怒可導致濁氣的上升和清氣的下降,故而引起濁氣向上(如嘔血、頭痛、氣喘)和清氣向下的疾病(如洩瀉)。所以有這類疾病的朋友應該反思一下自己是否經常發怒,如果是這種情況應努力制怒。

同理,我們還應該考慮一下,是否大喜過望或者經常尋求所謂的刺激,是否憂愁悲傷過度,是否恐懼憂慮萬分,是否沒有注意適應寒熱環境,是否受到驚嚇,是否因為執著而過於勞累,是否思慮過度。

如果是大喜過望要注意保持平常心;如果是因為經常尋求所謂的刺激,要注意不斷樹立遠大而高尚的理想,並不斷為之而努力奮鬥;如果是因為憂愁悲傷過度,要注意灑脫一些;如果是因為恐懼憂慮,要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問題學會“放下”;如果是因為勞累而導致的,要學會休息自己的身心,不僅僅是身體的休息;如果是思慮過度引起的,也要注意不要雜亂無章地思索,也要學會“放下”。對於這些,我們已經在前面的文章中提到了。

這裡再強調的是,中醫認為“百病生於氣”,所以要注意情緒的調整,不要有情緒上的偏頗,同時也要注意冷熱環境的適應,這樣可以幫助很好地防治疾病。

2006年10月13日於北京 電子書 分享網站

05·養生

中醫文化隨筆05·養生

中醫的養生原則遵循的是《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的“德全不危”。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德全面的話,那麼它的身心健康程度就不很“危險”。

那麼,如何做到“德全不危”呢?《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是以志閒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是以嗜慾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做到志向嫻雅而淡泊名利,內心安詳而不患得患失,積極上進卻不因為執著而感到疲倦,體內氣機調順而不嗔怨,待人則寬容奉獻,儘量順從他人的心意,滿足他人的願望……慾望和各種誘惑都不能使他的感官疲勞,使清靜的內心動搖……這樣的人之所以長壽而在老年時仍然行為動作不衰減,是因為他們的功德修養全面的原因,從而不危及到自己的身心健康。

現在的人則不然,“半百而衰”。為什麼呢?《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