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馬上動容了,尤其是“在疾病面前人人平等”這句話,可謂說道他心坎上了。
他這一生,救治病人無數,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事情不知道見過多少回,看慣了一邊是一擲千金的豪門,一邊是因為買不起藥硬扛著,抗不過就白白病死的貧苦百姓。
所以他通常給有錢人看病就會收的很貴,而給貧民看病就經常免費。為了救治流民和病患,他散盡家財。他張家本也是南陽大族,天下大亂,流民無數,可是他散盡家財也不過杯水車薪,流民實在太多,他又能救治多少人?只能徒嘆奈何。
“千真萬確。”中年文士解釋道。
“神醫您試想一下,您一個人一天下來,再了不起,也只能救治一百多人。但是,如果我們小公子醫院裡有10個像你醫術那麼精湛的大夫,就能救治1千多人,如果有一百個呢?”
張仲景砰然心動,是啊,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人多力量大,生活在這個沒有自動化裝置,什麼都靠一雙手、兩隻腳的社會的人體會特別大。
“這個什麼醫院,真的有那麼多大夫嗎?”張仲景不由得問。
“是‘百姓醫院’!這就涉及到小公子辦院的理念問題。這個醫院不但是一座給人看病的病院,它還是一座學院,一座醫學院。
這裡將聘請天下有名的大夫,除了給病人看病外,還會開堂講課,將自己的寶貴經驗傳授給學生。大夫們也可以互相交流,這樣一來,就可以培養出越來越多優秀的大夫,也可以使大夫們的醫術越來越好。”
沒錯,劉厚辦這個醫院當然不止是一個單純為人治病的醫療機構,而是一座“產、學、研”一體的機構,類似於後世的醫學院和附屬醫院。
這樣才能不斷培養出優秀的大夫,使一些優秀的大夫寶貴的經驗得到傳承。後世都說華佗是神醫,傳說中他的醫術是神乎其技,可是他的青囊書被燒,醫術沒有流傳下來,留下千古遺憾。劉厚就是為了填補這樣的遺憾所以毅然決定設立醫院的。
同時,劉厚還想借助這樣的機構,促使各大名家之間多點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並且對醫學技術開展研究,促進醫療行業的良性迴圈。
張仲景聽到這話,眼前一亮,對啊,這個方法好,如此一來,必然可以培養出大批醫生,再也不怕病患過多得不到及時救治的情況出現了。
“這個方法好是好,不過前提是要求各位醫學大家都有無私之心,肯將自己的寶貴經驗拿出來共享。就是不知道張神醫肯不肯將您的畢生醫術傳授給他人,小公子聽說你著的《傷寒雜病論》可稱為“醫方之祖”,若能流傳開去,必能活人無數。”中年文士接著問。
在古代,各種技術都是秘而不宣的,各種看家本領是人家吃飯的憑藉,歷來有傳男不傳女的傳統。所以,很多技藝都是家傳的。
另外,還有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說法,所以師傅教徒弟,經常會留一手。
這些傳統,或者說是陋習,導致了很多技藝的失傳,中華民族上下幾千曾經創造了輝煌的文化,科技文化水平一度遠遠領先於世界。然而無數文化被創造出來,又有無數文化湮滅於歷史長河,和國人這種法不外傳的思想關係很大,這真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基於以上的原因,中年文士提出這種要求其實是很冒昧的,不過張仲景不是一般人,他是博愛無私的“醫聖”,顯然中年文士是瞭解他的性格的。果然,張仲景聽到他這樣說,不但不生氣,反而很高興。
“只要能醫治更多病患,老夫又何惜我這一身的本領。只是,老夫這《傷寒雜病論》剛成書不久,你家公子難道讀過拙作?”
這個時候,張仲景剛完成《傷寒雜病論》的寫作,看過的人沒幾個,更沒有刊印出版一說,所以對於中年文士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