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在一旁站著。至於那些買來的丫頭,如果歲數大了,一般地說,都是通知她家裡人把她領走。有那實在不願意領走或是丫頭本人不願意走的,就暫時仍然留住,以後遇有合適的物件,就由我家把她陪送出去。
專館和他對子女的教育
我父親對於兒女的教育,主要的是採用專館家塾。教育的辦法。這個辦法,從他在天津做直隸總督時就已經開始採用了。當時只有女館,所請的老師也是女的。設女館的用意只是讓他的幾個姨太太讀些書,我們大一些的姐妹們跟著認識些字罷了。後來,他在軍機大臣任上住在北京錫拉衚衕的時候,和以後被罷職住在彰德時,也都只設女館。至於四哥、五哥、六弟,當時都留在天津讀書。他們有的時候也回到北京或彰德住上一個短時期,然後再回天津。直到我家搬入了中南海,才分別成立了兩個專館。
兩個專館的規模以及課程安排,都和一般學校沒有什麼差別。這就等於在自己家裡成立了兩個學校。我父親為了教育子女所付出的財力和物力,也算得是不在少數的了。但是,他卻從來沒有到專館去檢查過兒女們的功課。以女館為例,他從來沒有把女教師請到他的辦公室和她們研究一下關於教學上的事情。逢年過節,女老師前來給他拜年、拜節,他總是“擋駕”不見的。他在四哥、五哥、六弟前來請安的時候,經常囑咐他們要好好唸書,也對二姐和我說過同樣的話。可是他既沒有當面考核過兒女們的功課,也沒有對兒女們說過應當怎樣唸書才算是好。
下面簡單地談一下關於這兩個專館的情況。
當時的男館,設在北海五龍亭北土山上的一片房子裡,是否就是現在的中央文史館的館址,已不能指認了。它像當時一般學校那樣設有漢文、英文、算術、歷史、地理、體操等課程。各門課程都請專門的老師來講授。其中比較有名的漢文老師有嚴修、方地山、董賓吉等人。教英文的是一位外國人。當時在館讀書的男生,共計四、五、六、七、八、九、十弟兄7人。依照專館的規定,不論老師和學生,都必須住在館裡,並專有一個廚房供應他們的伙食。也用了一些男傭人,做搖鈴、打掃教室和館內雜役等事情。同時,還用了一些人專門伺候老師和學生,由於四哥、五哥都結了婚,先後搬回了中南海,只在上課的時間才到專館裡來,成了“走讀生”。當時總管男館事務的,是經我父親指定的嚴修老師。嚴字範孫,天津人,是一個有名的學者。
女館設在中南海字廊後面假山上的一個院落裡。它也同樣是按學校的設定來辦理的。每天上下午,一共上8節課。上午8至12時上4堂。下午1至5時再上4堂。每堂課的上課時間是50分鐘。課程和男館不同的是沒有體操。所請的老師,都是天津女子師範學校的畢業生,計有教漢文的楊蘊中、董文英。教算術的是唐尹昭,教歷史的是朱紹儀……等等。英文是請了一位英國姑娘蘇小姐來擔任的。漢文又分門別類的講授。例如,楊教的是古文,課本是《古文觀止》;董教的是《四書》。教室內,同樣設有講臺、講桌和課桌、課椅,就外觀上看,是和一般學校的情況完全相同的。
當時在女館上學的,有二、三、五、六、七、八、九、十、十一等姐妹9人,還有大哥的頭兩個女兒,五、六、八、九4個姨太太。那時候,還有我二伯家裡的一個大姐正在中南海內,所以也同在這個館裡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