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區區亦與無光焉。凱明知不才,不能勝任,惟願宣佈皇帝大德、中堂厚意,不料如此爽然失望。詢諸執政,均雲非幹太公,只為治亂黨耳。然何以不先不後,而獨於太公甫至之日,打草驚蛇耶?太公在李中堂前,自誓歸國後絕不干預朝政,惟有杜門謝客,以終餘年而已。如今所為,將何以安老者耶?中國當道惟願朝鮮君臣父子各自相安,庶無東顧之憂,此俱為朝鮮計,豈為中國計耶?凱所以呶呶不休者,為大王倫常大節、君國大計起見,其實與凱何干?願大王洞鑑此意,俾免他國非笑,後世訾議,則幸甚矣。
與朝鮮執政大臣筆談節略:
金允植雲,初認穆麟德,尚屬明白,有向韓之心,誰知包藏禍心。今春充副使往日本,與俄公使訂約,竟敢瞞同行之徐秋堂,與俄公使私結密約。繼俄使來韓,自撰一約稿,密呈於王。內載有由俄派教師,教練江華等營兵,並保護韓國自主獨立,韓以某地為酬等語。王雲可召金允植、徐相雨、金宏集三大臣及俄使入宮,連王共五人,即可議定鈐押互換。其用意在先誘王答應,然後挾王命以劫植等畫押。事出倉卒,不敢不從。幸穆透於其友,為植偵知,驚駭極矣,遂邀諸大臣入宮諫王。以事關重大,萬不可輕許,王亦心異之。穆知事不成,告植雲,此朝鮮大利益事,國王何故猶豫?頗有懟色。植以此事太大,何不告政府轉商天津?穆曰中國其如俄何?此約若成,韓之幸福無量,豈但中國不敢小視,西洋各國亦不敢輕韓。如不決,恐禍將至。許多恫嚇之語。繼經植等與俄使三次會談,俄使色怒。穆又倡言韓每事皆屈於人,而獨逞強於俄,殊可怪也。俄不甘休,必至兵連禍結而後已。凱告以俄聽穆詭謀,以為朝鮮不嫻外交,大施恐嚇,即可依從。君須抱定宗旨,牢不可破,俄必以穆言不可聽,轉交好於韓,此離間之一法也。凱當設法誘穆到天津,求李中堂另派差委,俄方攥兵於英,斷無分兵向東之力。且亦明知如此大事,果興兵,中國必全力助韓。日本共處亞細亞臥榻之旁,豈能容人鼾睡耶?亦必並起而攻。英截其海,土耳其躡其陸,俄勢雖大,必不能敵中英日土四國也。若再以大言相嚇,可對以寧亡國亦不允此鬼祟之謀。此事自可收束,無足慮也。
以上兩筆談,均袁實在之談耶?卻不敢必。人謂袁鋪張失實,於茲可見。李鴻章得袁告韓種種情形,密奏清廷,大略謂韓王闇弱無主,易受人愚,此次為穆麟德所賣,苟非袁世凱向其執政諸大臣開誠佈公,曉以利害,即與俄結密約,大局將不堪設想。現韓王雖已猛省,穆麟德為袁誘迴天津,而俄人仍施恐嚇手段,未肯甘心。韓人不嫻外交,遇事無所措手,自移師內渡後,僅有陳樹棠駐韓為辦理商務委員,與其朝政多隔越。韓果受日、俄之愚,後患不可思議。袁世凱久駐韓京,熟悉情形,兩次肅清韓亂,其君臣大相欽佩。此次因袁世凱送大院君歸韓,韓念袁從前駐韓獲益良多,函稱袁世凱離韓數月,如失左右手,請為代奏派袁世凱駐韓襄助一切。查其所請,系出至誠,袁世凱忠亮明敏,心地誠篤,倘準如所請,改為總理辦事大臣,現駐韓辦理商務委員陳樹棠已經期滿,應即調回,以袁接充,實於御外撫藩兩有裨益。清廷降諭旨著照所請。
第六節駐韓辦事大臣
光緒十二年,袁世凱奉清廷命,充駐韓辦事大臣。由李鴻章致書於韓王曰:
前奉琅函,以袁守世凱兩次帶隊貴邦,扶危定傾,為貴君臣所信重,鴻章亦深契許。殿下欲留為將伯之助,已具情奏達天聽,奉旨命駐漢城,充辦事大臣,兼襄助一切。以後貴國內治外交緊要事宜,望隨時開誠佈公,與以商榷,必於大局有裨。該守素性梗直,夙叨摯愛,遇事尤能盡言,殿下如不以為逆耳之談,則幸甚矣。(下略)
袁世凱此次到韓,較前自大不相侔。既奉清廷簡命,又得李鴻章函稱襄助一切,凡內治外交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