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但不管時代怎麼進步,幹活時自己手上沾泥帶油這種方式,雖已不再流行,但若缺乏“抱著自己的產品一起睡”那樣的愛情,在工作中,就無法從心底品嚐到那種成功的欣慰,特別是向新的、艱難的課題發起挑戰並戰勝它們時。

傾聽“產品的哭泣聲”

如果你能喜歡上你的工作,喜歡上自己製造的產品,那麼當某個問題發生的時候,就一定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製造業中,許多時候,產品製成率(合格品相對於投入的全部材料的比率)很難提高。這時候,首先要邁開雙腿走進現場,然後,要帶著愛情,用謙虛的目光,對產品進行仔細的審視和觀察。

如果你真的仔細傾聽,你就能聽到好似神之聲音的“產品的哭泣聲”。

就是說,產品的問題或機器的故障就會自覺地呈現在你面前。你會聽到從產品或機器裡發出的竊竊私語: “這樣做,你看怎樣?”它們會幫你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這就彷彿醫生為了瞭解患者的病情,要用聽診器傾聽患者的心跳一樣。高明的醫生只要聽到心跳聲和心搏數有異,立即就能感知患者身體的異常。

與此相同,傾聽產品的聲音,用心觀察產品的細部,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問題和差錯的原因所在。

京瓷的產品大多是電子領域使用的小型零部件,要尋找產品的問題很不容易。

那時候,就像醫生總帶著聽診器進診療室一樣,我去生產現場時總是帶著放大鏡。我的放大鏡由多枚透鏡組成,用一枚鏡片可以放大 5倍,用兩枚就可以放大 10倍。我經常用這種放大鏡對燒製成的產品逐個進行細緻認真的檢查。只要有一個小小的缺陷,就是不合格的產品。手拿放大鏡仔細觀察產品,等同於用耳朵靜聽產品的“哭泣聲”。

如果找到了不合格產品,就是聽到了產品的“哭泣聲”,我就會想,“這孩子什麼地方疼痛才哭泣呢?它哪裡受傷了呢?”

當你把一個個產品完全當做自己的孩子,滿懷愛情,細心觀察時,必然就會獲得如何解決問題、如何提高製成率的啟示。

讓我來講這樣一個故事。

製造新型陶瓷產品的過程是,首先要將原料粉末固定成型,然後放進高溫爐內燒結。

一般陶瓷的燒製溫度在 1 200度左右,而新型陶瓷要在 1 600度的高溫中燒結。當溫度達到 1 600度時,火焰的顏色不是紅色的,在觀察它的一瞬間,它會呈現一種刺眼的白光。

將成型的產品放進這樣的高溫爐中燒結時,產品會一點一點地收縮。收縮率高的,尺寸會縮小兩成。而這種收縮在各個方向上並不均衡,若誤差稍有不等即成為不合格產品。

另外,板狀新型陶瓷製品燒結時,最初不是這邊翹起來就是那邊彎下去,燒出來的產品就像幹魷魚一樣。對於新型陶瓷為什麼會彎曲的問題,已有的研究文獻上都沒有記載。我們只有自己做出各種假設,然後反覆試驗。

在這過程中,我們弄清了一點,那就是原料放進模具加壓後,因為上面和下面施壓的方式不同,原料粉末的密度也不同。反覆試驗的結果發現,密度低的下部收縮率大,因而發生翹曲。然而,雖然弄清了翹曲產生的機理,但要做到上下密度均勻卻仍然很難。

這時,為了觀察產品究竟是怎樣翹曲的,我們就在爐子後面開了一個小孔,透過這個小孔觀察爐內的狀況,觀察在什麼溫度下產品會彎曲、如何彎曲、它還有什麼別的變化等等。

果然,隨著溫度升高,產品就翹曲起來了。我們改變條件,多次試驗,但無論怎樣改善,產品還是像一個會動的生物一樣,蜷曲起來。

看著看著,我都快沉不住氣了,突然產生一種衝動,就想將手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