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太乙救苦天尊”在道教中的神仙品階也很高,相傳其為玉皇大帝二侍者之一,配合玉帝統御萬類。在道教隱宗(妙真道)被奉為主祭天尊神。其神仙品階雖然很高,但就其在民間的知名度、影響力而言,則要遜色很多了。

“真流”意為正宗的道教,多指道教的主要流派“正一道”和“全真道”。這兩個教派為在中國歷史和民間上影響最大的兩個流派。在佛道兩教為爭奪信徒而跨越千年的鬥爭中,為了顯示自己的氣勢,佛教就自我標榜為“不二法門”,而道教則自我標榜為“天地真流”。氣魄都很大。

有關“太乙”,除了我們所說的在《西遊記》在第九十回《師獅授受同歸一盜道纏禪靜九靈》出現的“太乙救苦天尊”之外,在《西遊記》一書中還有多處提到,例如在《西遊記》第二十四回《萬壽山大仙留故友五莊觀行者竊人參》裡,清風、明月因疑惑其師鎮元子要用兩個人參果招待唐僧,就對鎮元子說到“孔子云,道不同,不相為謀。我等是太乙玄門,怎麼與那和尚做甚相識”這句話中的“太乙玄門”。在《西遊記》書中,以五莊觀的“鎮元子”被描述為全真道教的宗師級人物來看,清風、明月所說的“太乙玄門”實際上指的就是全真道教(全真道教在唐代的歷史背景下尚未創立,做為文學作品而言,我們大可不必為此而岢求古人)。而全真道教的創始人王重陽,可謂是有“太乙”背景。至於“玄門”,前面我們提到過,道教也是有“玄門”之稱的,其來歷源於老子《道德經》中“玄之又玄,眾妙之門”之故等等。

儘管名字上冠以“太乙”二字的神仙中也有如“太乙救苦天尊”這類神仙品階很高的神明;也出過有“太乙”背景,在終南山修行並創出(金元時期)大盛於天下的“天地真流”,“全真道教”的祖師王重陽這樣的人物;但“太乙”二字仍然脫離不了有真才實學而出身於鄉野,門閥低下的這種概念。《西遊記》作者借福、祿、壽三星之口,說孫悟空“你雖得了天仙,還是太乙散數,未入真流……”,意思就是說孫悟空雖然得了天仙之術(本領很大),但是改變不了其出身於鄉野,修行的門第低下(依道教的“三教出一門”理論而言,佛教屬道教的子系宗教)的這種終南山散數概念,沒有進入道教的正宗體系。

我們知道,孫悟空是沒有在終南山修行過的,但是作者稱孫悟空為太乙散仙,又借福、祿、壽三星之口,說他是太乙散數,那麼我們就只有往“須菩提祖師”身上追根溯源,當然,《西遊記》書中也沒有提到“須菩提祖師”在終南山修行過,但是,孫悟空這個“太乙散數”追溯到“須菩提祖師”身上已是頂端,我們可以聯想到“須菩提祖師”也許就是“太乙散仙”、“太乙散數”。

也許有朋友覺得“須菩提祖師”這個三教皆通,神通廣大的神明,原來在道教裡只是個“太乙散仙”、“太乙散數”,似乎有點說不過去。其實這恰恰是作者既有“謗道敬佛”的立意,又有對“三教出一門”之說的認同,這兩種矛盾理念揉合的結果。

按照古代“三教出一門”的說法;天下的教門其本都源自於道教,作者把“須菩提祖師”設定為精通道門的仙術(甚至於精通書中所說的其它三百六十傍門其它術法)是為了不悖於“三教出一門”之說。但是作者的立意又要“謗道敬佛”,道教在書中是被貶損的對像;如果把孫悟空這樣一個大鬧天宮,總與道教神明起些磨擦,最後皈依佛門的主要角色的師父“須菩提祖師”,設定為道教的大神明,是有悖其創作立意的。所以,“須菩提祖師”被作者暗中設定為“太乙散仙”、“太乙散數”,也是說得通的。因為這是作者在兩種矛盾理念的作用下,一種折衷的設定。如果摒除“三教出一門”之說的因素,如果單純依照作者“謗道敬佛”的立意,“須菩提祖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