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似。比如這個地方,把今天明天后天,說成今朝明朝後朝,把時候說成時辰、辰光,全部東西說成是一塌括子、夯撥郎當,有出息叫靈光,不識貨叫洋盤——全是吳語的特徵詞。

範亦仙扳著指頭,說了一通,他的膚色,本來就白得能看見血管,讓人會去聯想一莖嫩綠的水草,一根脆嫩的茭白,現在一口氣說出許多與江南相通的方言,脖子上的青筋,象蚯蚓一樣凸顯出來。華燕翔拍拍他的肩頭,有點內行地說:“兄弟,歇歇神,外頭冷兮兮的,你的身子單磣磣的,又穿得薄簫簫的,吃呃夜飯再說吧。”

華子蹦蹦跳跳地湊過來,學著大人的口氣說:“兄弟,歇歇神,吃呃夜飯再說呃!”

範亦仙停歇下來,難為情地朝旁邊隋子怡瞥了一眼。隋子怡大眼睛忽閃忽閃的,正掩著嘴嬉笑,臉上的紋理十分好看。範亦仙覺得,她是另類的女人,即便以前從未在海亭城出現過,也能穿越時空的幕布,揮灑出誘人的芬芳。這時,隋子怡又說出一句讓範亦仙十分安逸的話:“這個小兄弟,清清爽爽,白白搭搭,老漂亮喲!”

十六歲的範亦仙,臉上的紅暈一直浸潤到耳根,他眼波一閃,分頭一甩,腰肢一扭,風擺楊柳一般嫋進中廳,“砰砰嘭嘭”撐開發繡繃架,捏起繡花針,穿上頭髮絲,翹起細長的蘭花指,上下翻飛,繡起綾絹上的牡丹花。

隋子怡又是一陣嘖嘖讚歎:“哎呀呀——乖乖隆的咚!這個小兄弟勿得了,還會繡花來哉!”

華燕翔笑著拍拍隋子怡肩膀,攙起華子,穿過月亮門,走下范家大院青石臺階,奔綵衣街怡明大戲院而去。這次華家班子到海亭演出,受到城裡百姓狂熱追捧,天色向晚,怡明大戲院門前便人山人海,擁擠不堪。華燕翔既是戲班裡臺柱子,又要張羅照應門面,與各色人等打交道,忙得不可開交,沒得功夫在范家大院裡,與這位少爺搭呱扯野了。

3

民國二十四年,海亭城商會出面募捐籌劃,在綵衣街上,蓋起了怡明大戲院。這戲院高大敞亮,在方園百里十分有名。木戲臺上,隔三岔五,都有劇目上演,民國京劇四大名旦,一年之內,就有三人到這裡演出。隔著幾條巷子,可以聽見鑼鼓鏗鏘,咿呀說唱,悠揚的曲調,在夜風鼓盪下,順著青石板流淌。

怡明大戲院門口,簷牙高翹,繫著兩隻碩大的銅鈴。四根粗大的髹漆木柱,支撐著寬敞的廊簷,屋簷下掛著五盞燈籠,上面貼著剪紙,寫著“怡明大戲院”五個紅字。廊簷兩側,幾個擺攤老人,點著昏暗的油燈,叫賣冰糖球、薄荷糖、五香瓜子,再遠處,還有賣油炸幹、茶葉蛋、豆腐花的,十分熱嘈。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繡禪》第一章(3)

周圍十鎮八鄉的人們,只要聽說來了戲班子,都攜老帶小,乘船前來看戲,到了傍黑,玉帶河口便停滿大大小小的木船。戲院散場時,更是熱嘈,同船來的要相互召喚,檢點人員,結伴來的要相互照應,喊聲不斷,一時間,碼頭上、河坎裡,吆喝聲評戲聲起錨聲篙漿聲,亂成一片。木船紛紛離岸,河面上才慢慢恢復平靜。城裡的人,大多打著油紙燈籠、玻璃風燈,沿著彎曲街巷,絡繹來去,有的燈籠上還寫著“仁德堂”、“同興堂”等名號,老遠望去,就曉得是大戶人家老爺太太,少爺小姐前來看戲。

怡明大戲院上演新劇目,演出前三天,就派人到周圍鄉鎮,張貼戲報子。戲報上的演員名單很講究,有橫寫的臥式,有豎寫的立式,有寶塔型的坐式。除了出戏報,又著人在大街小巷,扛著戲牌,手搖銅鈴,招攬觀眾。開場以後,場子裡有專人服務,一些浴池夥計,稍有空閒,也溜到戲院裡,替有頭有臉場面上的人物,泡茶斟水,裝水煙*,買五香瓜子,打手巾把子。有趣的是,他們能把手巾把子,從老遠的地方,撂到場子裡座位上,有時十幾條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