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後判定,當時的中國空軍基本上不具備空中突擊越南重點設防區域的能力。
這就是既定的事實,你不得不去承認,不得不去正視。
只有正視問題,才會有所進步。
是啊,看看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空軍,早已經不是當年。
1984年的閱兵已經接近了尾聲,先前已經介紹過的重頭戲登場了。
在空中第一、第二梯隊接受檢閱的同時,【戰略導彈方隊】的九輛大型牽引車,載著中國設計製造的戰略導彈首次公開展現在人們面前。
那是第一次公開展示!
戰略導彈那龐大的體積特別引人注目。
鐵流在前進,雄風震天響。
地面、空中轟隆而過的現代化兵器。
壯我國威,振我軍威。
在大型牽引車載著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東風五號戰略導彈經過**廣場接受檢閱時,空中第三梯隊的三十架強5型強擊機分編為四個中隊,一陣轟鳴低空掠過**上方。
接著,第四梯隊的三十五架“殲7型”殲擊機分編為五個中隊組成多個品字形,在戰略導彈部隊透過**廣場的同時,飛越**上空,在濃重的霧靄中時隱時現。
此時,京城周圍各機場和受閱航線上雲低霧濃,能見度只有一百多米,而參加受閱的各型飛機,又都是高速噴氣式,並且編隊大,距離小,但飛行員們以高超的技術,準確、安全地完成了受閱任務。
英勇的戰鷹穿雲破霧,呼嘯而來,排空而去。
威武的戰略火箭方隊是機械化部隊的最後一個行列。
一輛輛巨型牽引拖架載著由我國自行設計並製造的不同型號戰略導彈、運載火箭,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王亮道:“戰略火箭部隊的建立和發展,標誌著我國國防現代化已經提高到一個新水平。望著這些強大的機械化、現代化武裝力量,每個中國人的心頭都會湧起一股激動的熱流。”
“我記得,**城樓上、觀禮臺上、廣場上、長安街兩側,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熱烈的掌聲。”
評論區。
“八十年代的軍裝很好。簡單,幹煉。有軍人氣息。”
“這種殺氣就是中華民族骨子裡的尚武精神,民族之魂!”
“本人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入伍,一九八四年四月份和五月份在桂省龍州靠山參加輪戰。”
“同年兵同樣經歷,本人41 軍121師的。”
“我是一九八四年底入伍的邊防兵,守衛著祖國西部邊防,生活很艱苦,但兵是堅強的,一晃三十年過去了,後人應該知道我們邊防兵所付出的青春年華甚至生命。”
“上過戰場的人力氣超級大,我老爹就是個立正,小時候我被我老爹一巴掌從路上拍飛到稻田裡爬不起來。記得還有一次,家裡面搞裝修,我把漆桶給踢翻了,我被老爹一棒子打翻,滾到桌子底下去了。教我游泳的時候老爹直接拎著我往深水裡面扔,淹著了又拉起來再扔。1985年出生的我,一路坎坷,總算是活過來了!我老爹1979年參加了對越作戰,後來一連在邊境駐守了八年才復原回家。”
“看過1984年大閱兵才知道什麼叫殺氣。”
“參加1984年閱兵那批兵都是生在六十年代,長在七十年代的。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全民皆兵。軍訓、拉練。就連玩的遊戲、閱讀的課本都是帶有軍事色彩的。因此,這批人都尚武。如今,他們大多已經五十多歲了,仍然是我們國家的中堅力量。我不敢想象,等他們老去,我們的國家我們的軍隊會是什麼樣子。我只知道,老兵不死,只會逐漸消亡。老首長對我們講這麼多,更多的是希望我們日後能夠挑起這個大梁吧。”
網友們發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