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7部分

自己的看法,鞭辟入裡,其中不乏分析的十分到位的。

王亮看過後,感覺欣慰,感覺還有希望。

是啊,生在六十年代,長在七十年代的那批人,在那特殊的歷史背景下,接受過特殊的教育,受著特殊的環境影響,自幼尚武。

經歷十年風暴,自衛反擊戰的打磨,閃閃發光。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乃至今天,都是我們國家的中堅力量。

可他們終將老去,那些生在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後來人們,沒有那麼豐富的人生經歷,沒有經歷過千錘萬鑿的打磨,能挑起大梁嗎?

結果不曾得知。

說一千道一萬,王亮希望的是後來人能夠繼承老一代人的精神,砥礪前行。

為了讓網友們找到自豪感,王亮繼續道:“1984年的國慶閱兵受閱部隊的武器裝備全部是國產現代化兵器,全部二十八種武器中有十九種是新裝備,有的裝備已經具有世界先進水平。”

“壓軸的海軍導彈部隊方隊、空軍地空導彈部隊方隊和戰略導彈部隊方隊特別引人注目。其中戰略導彈部隊是首次向全世界亮相。10月2日,西方各大媒體紛紛評論:中國已經擁有核戰略威懾力量。”

王亮至今還記得第二天各大媒體的評論詞是怎麼寫的。

美聯社說:“中國用調子高亢的自贊、豐富多彩的遊行和鄧的首次閱兵慶祝建國35週年。”

日本媒體的關注點更多的是放在了閱兵式上的新式武器,說:“相當數量的中國國產導彈在閱兵式中大放異彩”。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中國元朝蒙古族皇帝忽必烈於1274年首先在戰場上使用火箭和燃燒彈,如今外國武官深夜在京城街頭亂轉,希望能在彩排時看到武器。一名蘇聯官員還曾受到在路障旁守衛導彈的警察盤問,想裝成英國人混過去。很明顯,處在孤立狀態的莫斯科越來越擔心中國向五角大樓購買武器。”

紐約《美洲華僑日報》說:“中國閱兵大振國威軍威,全球炎黃子孫激動不已。”

0327 這世界很精彩

0327 這世界很精彩。

面對著鏡頭,面對著百萬網友,王亮十分滿足地說道:“這便是1984年的那場盛事,屬於一代軍人最最珍貴的回憶,生命終有盡頭,但我們的生命無悔。”

1984年閱兵,這僅僅是歷史的一個小片段。

王亮記得的,遠遠不止這些。

他還記得,當時為了完成黨和國家交給的“揚國威、振軍威”的神聖使命,為了向全國人民交出合格的答卷,受閱官兵用“流血流汗不流淚,掉皮掉肉不掉隊”的精神激勵自己。

受閱的官兵們說:“作為軍人,能參加受閱,這是一種榮譽。能夠接受中央領導人的檢閱是終身難忘的,為之付出也是應該的、值得的。”

說說終究是容易的,上嘴皮下嘴皮一動,話就說出來了。

但真正要做,難,難於上晴青天。

1984年,王亮參加了一些組織受閱部隊訓練的工作,其中很大一部分的任務還是安撫那些剛剛從戰場上拉回來的戰士們,做做他們的心理工作。

王亮記得,為了1984年的那場閱兵,這些剛經歷戰火洗禮的官兵們歷經了春夏秋三個季節,在氣溫零下十多度一直練到零上四十多度的環境中,進行了長達半年多的嚴格訓練。

1984年,那一年,京城夏季氣溫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最高的一年。

訓練,無非就是佇列訓練,枯燥無味之極。

王亮道:“我還記得當時訓練的一些方法,哈哈,都是些土方法。”

“腿上綁磚頭和沙袋練習力量,背上綁十字支架來練體形,衣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