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籃球、足球、排球、高爾夫、游泳、田徑等絕大多數的體育比賽)冠軍頭銜,並培養出了比爾·沃頓和盧·阿爾辛多這樣的籃球巨星(後者更具知名度的名字是卡利姆·阿布杜爾·賈巴爾)。馬健也沒有看過一場NCAA的比賽,可他還是認為:“這對我是個很大的機會。”

不過,哈里克和他的同事們來中國的目的是尋找巨人球員。國家隊有兩名球員身高2米13,還有兩個超過2米08,哈里克的目光似乎被他們吸引住了。中國隊的老教練蔣興權,看上去對美國人的出現並不怎麼高興,於是安排隊員慢慢地跑了幾個戰術,他並不想讓美國人看到什麼。馬健的隊友也覺得沒有理由打得那麼拼命。中國的專業籃球選手連國內的大學都沒有進過,他們怎麼可能會到美國去上大學呢?

第五章 NBA之夢(6)

訓練中途,哈里克走上前詢問球員們能不能試著來幾次一對一,這種個人之間的比賽與中國傳統的籃球理念是相背的。其他中國選手都覺得有點為難,但是馬健發現了自己的機會。“我鼓足勇氣站了出來,”他回憶道,“他們都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大個子身上,但是不管在外線還是內線我都從他們身上取了分。我從來沒有放棄過。”

訓練結束後,哈里克跑過去和馬健交談起來。“我聽懂的唯一一個詞就是‘美國’,”馬健說,“我那時還不會說英語,但是我明白他的意思:他想讓我去美國打球。”一個月後,馬健收到了一份來自UCLA的入學申請。哈里克向這個十九歲的年輕人提供了一份全額獎學金。馬健的教練強烈反對他去美國打球。他們說,不管是國家隊還是省隊都需要他為球隊出場。畢竟是國家培養了馬健:他訓練免費,有免費的房間和膳食,現在每月的收入是一百五十元人民幣。他怎麼可以認為個人理想比國家事業還要重要?而且無論如何,國家有規定,中國球員在滿二十八歲前是不能出國打球的。換句話說,馬健必須為國家效力,直到他的年齡符合條件,只是那時他已經超過了上大學的年齡。

但是馬健決心很大,他寫了一封正式的信,表明了自己的打算,包括承諾他會重歸國家隊參加奧運會和其他重要的國際比賽。這封信在各個層面的領導那裡跑了個遍:從國家隊,到國家隊訓練中心,分管“大球”的部門,省體委,再到國家體委。信退回來的時候,上面已經蓋了數不清的印章,每一個都是同樣的三個字:不同意。

馬健在國家隊成長為一個優秀的球員,但隨著時間流逝,他不禁覺得無法最大程度地發揮出自己的天分。球隊每天訓練六到八個小時,總是重複同樣的內容。有時候,教練甚至會在週日,他們原來的休息日安排雙倍的訓練課。沒有什麼人會對此表示不滿,但馬健感到了一種挫折感。

“教練,為什麼在週日還要訓練?”他問道,“我們都感覺有些疲勞了,需要一天調整。”教練對這個明星後衛的大膽行為非常吃驚,還沒有一個球員被允許能質疑教練的決定。“我們今天一定要訓練!”教練回答,“你覺得如果領導下來看到我們週日還在訓練,他會怎麼想?他會看到我們一週七天都在訓練!那麼,即使球隊輸了,那也不是我們的責任。我們艱苦訓練了,就不會有人怪我們沒有努力。”

“他只關心保住自己的面子,”馬健後來說,“真正的結果並不重要。告訴我,在這樣的思維方式下你怎麼能進步?”

在北京一些外國朋友的幫助下,馬健開始自己籌劃出國打球的事宜。1991年,在國家隊到菲律賓和當地全明星隊打比賽的時候,他在第一天謊稱自己背部有傷——然後第二天一早偷偷地接受了他申請進入UCLA所必需的入學評估測試。“我的腦子一片混亂,”馬健說,“我不認識英文,於是就隨便挑選答案。我想數學做得還不錯。”

當馬健中午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