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人為什麼就特別要講究修飾呢?因為他是&ldo;文人&rdo;,是&ldo;君子&rdo;,是&ldo;士&rdo;,因此不能不&ldo;文&rdo;。有一次,衛國大夫棘子成問孔子的學生子貢:一個君子只要有優秀的素質和品質就行了,何必還要修飾呢(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的回答是:如果文就是質,質就是文,虎豹的皮也就是犬羊的皮啦!也就是說,君子與小人,就像虎豹與犬羊。虎皮豹皮之所以比狗皮羊皮高貴,就因為虎豹的毛是有花紋(文)的。如果去掉這些有文采的毛,虎豹之皮也就與犬羊無異。同理,君子如果&ldo;不文&rdo;,又與小人何異?所以,對於中國文化來說,文飾首先是道德的需要,而不是為了漂亮好看。
其實,古代中國人的服飾,幾乎無不具有道德的意義。比如冠就是貫,表示一以貫之、始終如一的意思;弁就是辯,表示辯明身份、明辨是非的意思;冕就是免(免是冕的本字),也就是勉(勉本寫作免),表示勤勉國事,以德相勉的意思。又比如,衣就是依,表示依附;衽就是任,表示擔任;襟就是禁,表示禁止;至於履,則表示履行職責、實踐禮法,也表示腳踏實地、行得正站得直,等等。
最有趣的是飾物。比如戴冠冕的人,都要在兩耳之處各垂一顆珠玉,叫做&ldo;充耳&rdo;。充耳並不真的要塞進耳朵,而是懸掛在耳旁,提醒戴冠者不要輕易聽信讒言,叫做&ldo;充耳不聞&rdo;。冠冕的前後兩方,則要懸掛玉串,提醒戴冠者不要去看那些不該看的,叫做&ldo;視而不見&rdo;。視而不見,充耳不聞,也就是&ldo;非禮勿視,非禮勿聽&rdo;的意思。可惜後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兩個詞的意思也就全變了,沒多少人知道它們和服飾還有什麼關係。
看來,服飾這玩意兒,意思還不小。
因此我們很想知道,它究竟都有些什麼意思。
正文 第二章 服飾 三 非凡意義 1
共食與共衣
首先,衣服是最貼身的東西。
貼身又怎麼樣呢?最貼身的,往往也就是最親密、最可靠、最放心和最有感情的。因為在中國人這裡,&ldo;身&rdo;和&ldo;心&rdo;是一體化的(這一點我們下面還要說到),所以&ldo;貼身&rdo;往往也就&ldo;貼心&rdo;。比如&ldo;貼身侍衛&rdo;,便不但最為親切可靠,而且簡直就是&ldo;心腹&rdo;。大宅門裡的小姐太太,也多半會有一兩個這樣的&ldo;貼身心腹&rdo;。她們不但會把小姐太太的日常生活打理得舒舒服服,必要時還要替小姐太太們管閒事,辦外交,甚至吵架,比如鳳姐身邊的平兒,探春身邊的侍書,都是。
貼身,是不可以等閒視之的。
那麼,什麼是最貼身的呢?人之中,最貼身的是母子,所以&ldo;世上只有媽媽好&rdo;。其次是夫妻,所以&ldo;一日夫妻百日恩&rdo;。物之中,最貼身的是衣服;衣之中,最貼身的是內衣。內衣,古人叫&ldo;衷&rdo;。它不但最為貼身,而且簡直就是著衣者本人及其內心世界的代表,因此才有無動於衷、言不由衷、衷心感謝、互訴衷腸、道出衷情等說法,都是以衷衣代中心,以貼身代貼心。
衣既為人之最貼身者,自然也就往往被賦予情感的意義,或用來表現和傳達情感,比如&ldo;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fèng,意恐遲遲歸&rdo;;比如&ldo;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rdo;;比如&ldo;一行書信千行淚,寒到君邊衣到無&rdo;;比如&ldo;想給邊防軍寫封信,不拿紙筆拿起針&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