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色愈漸冷冽,步步逼緊,扯聲又喝。
“我等兄弟三人桃園結義,誓共匡扶漢室,一生相輔,絕不離棄。我與我弟自隨兄長舉事起,征戰無數,刀口舔血,拼死作戰,無論勢好勢壞,從無半分怨言,立下功績無數。我等兄弟三人情義,非是你等無情之人可想。倘若三弟有失,我絕不獨活!
兄長若失我等兄弟二人,如斷雙臂,一生愧疚難耐,倘若因此一蹶不振,諸葛孔明你於心何忍!!?”
潘鳳話以至此,荊州文武無不動容。但惟獨諸葛亮仍舊面色冷酷,無情至極,冷聲應道。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不以法制,不能統率三軍。
倘若我有所縱容,諸軍難服,無法制之軍,不過烏合之眾。如此兵馬,談何平定亂世,匡扶漢室!?潘無雙,你屢屢亂我法度,我對你一忍再忍,你卻反而咄咄逼人!難不成定要我加罰於你,你方知罪!?”
“哈哈哈哈哈哈!!!”
突兀,潘鳳狀若癲瘋,當堂大笑起來。諸葛亮眯著皓目,冷冷俯視。而此時,在左右兩席的荊州文武,似乎都對諸葛亮的無情,感動極為惱怒。特別是孫乾、糜竺等最早跟隨劉備的班底,各個都似乎對諸葛亮尤為不服。
潘鳳鳳目一瞪,步伐大開,直逼向諸葛亮面前,厲聲而喝。
“諸葛孔明,你雖有驚豔群雄之智,但為人頑固如石,不知變通。兄長將荊州交付與你,看來卻是錯託良人!!”
諸葛亮眼見潘鳳直到高堂,終於露出幾分慌亂之色,急欲抓起案上劍印,哪知卻被潘鳳一手按住他伸手的手掌。諸葛亮手無搏雞之力,豈是潘鳳這身有九牛二虎之力的巨漢對手,當下手掌幾乎被潘鳳捏得骨頭粉碎,根本掙脫不開。諸葛亮死忍劇痛,竭斯底裡地吼道。
“潘無雙,你爭奪劍印,這是何意,莫非你要奪權造反!!?”
潘鳳驟然使力一手將諸葛亮甩開,諸葛亮驚呼一聲,失勢而倒,甚是狼狽。潘鳳遂抓起案上劍印,指著諸葛亮,冷聲而道。
“軍師息怒,你逼人太甚,執意要斬我家三弟,將我等兄弟置之死地。茲事體大,依我所見,還需交由兄長髮落。在兄長未回荊州之前,此劍印暫由我來保管!”
諸葛亮聽言,臉色劇變,怒火逼得他滿臉通紅,好似一頭憤怒的公雞,竭斯底裡地喝道。
“放肆!!!此劍印乃主公親手交付,豈能由你強奪!!潘無雙你奪我劍印,奪我大權,罪當誅殺!!來人吶,還不快快將此狂徒擒下!!!”
諸葛亮咆聲而哮,但席下諸臣眼見潘鳳奪印,卻毫無舉動。就連在殿外的兵士,亦一動不動,好似對諸葛亮的法令置若不聞。諸葛亮見狀臉色劇變,狀若瘋狂地連聲叫喝,仍舊無人理會。
霎時間,諸葛亮面如土色,大瞪雙眸,死死地盯著席下諸臣,驚恐無比地喝道。
“你等莫非都要隨潘無雙造反耶!!?”
孫乾聽言,臉色一緊,滿臉痛苦地出席而道。
“我等焉敢造反,實乃軍師太過無情,使人不得已為之!!”
孫乾話音一落,諸臣紛紛應和。諸葛亮見狀,整個人如似遲滯下來,喃喃自語,好似傻了一般。林一吉看得心裡大感痛快,心中暗付,這群亂臣賊子可謂是自作孽不可活。倘若襄陽城無諸葛亮坐鎮,如何抵擋了魏王的虎狼之師,還有鬼才‘郭奉孝’的傾世謀略!
潘鳳見諸葛亮如同痴傻一般,遂向席下諸臣而道。
“軍師受到驚嚇,神志不清,身體有恙。依某之見,當應速將其送回荊州,讓大夫好生醫治。襄陽戰事,暫由某來接管。不知諸公可有異議!?”
潘鳳此言一出,荊州諸臣,不覺躊躇起來,眼下戰事吃緊,倘若將諸葛亮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