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7部分

回荊州,若有不測,只怕無人有通天能耐,力挽狂瀾。就在此時,糜芳早知計策,當下出席應和而道。

“軍師乃萬金之軀,身體有恙,自然不可怠慢,當應速速送回荊州。二將軍智勇雙全,無人不服,襄陽戰事當應由二將軍接管。”

糜芳說畢,速向其兄糜竺投去眼色。糜竺咬了咬牙,遂亦附和而道。諸臣見狀,除伊籍有幾分擔憂外,其餘皆紛紛應和。

於是,局勢定落。潘鳳因怨恨諸葛亮執意要斬殺張飛,奪其大權,當夜就欲派人快馬將其遣送回荊州。

議席散後,今日一幕,諸臣仍舊常記腦海,難以揮散。荊州軍並無因諸葛亮失權而人心振奮,反而更加變得人心惶惶。但唯有一人,目光明亮,淡然自如,好似毫不擔憂眼下局勢。

此人乃襄陽宜城人也,名叫馬良,字季常,面生異象,自小眼眉發白,共有兄弟五人,並有才名。兄弟之中,又以馬良才學最為驚豔。話說這馬良學富五車,有過目不忘的本領,深熟兵法,腹有韜略,不但善於用兵,且亦會練兵治軍。而且更為難得,馬良在政務上更有改革立新的勇氣,劉備取得荊州大權後,聽聞有一諺語,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故而親自相請,闢為從事。

馬良才智超群,如何看不出諸葛亮暗中使計,但卻不拆穿。馬良回去府中,忽然伊籍趕來求見。馬良聽聞,淡然一笑,遂命從人將其接入房舍之內。

伊籍一臉火急之色,見到馬良,略略作禮,便疾言厲色而道。

“今日二將軍強奪大權,且又要將軍師遣回荊州。季常你才學無雙,深受主公重用,就連二將軍亦對季常敬佩有加。季常明知,若將軍師遣回荊州,于軍不利,何故袖手旁觀,不發一語?”

馬良聽言,白眉一挑,不慌不急而道。

“機伯稍安勿躁。此事非是如此簡單,且牽連重大,你我最好不要多加插手,誤了大事。”

伊籍見馬良如似溫水般,不涼不熱,心裡卻是急得如似火燒,眼睛一瞪,厲聲喝道。

“所謂食君之祿,擔君之憂。眼下襄陽城危在旦夕,季常卻冷眼旁觀,不敢犯顏苦諫,倘若有失,悔不及也!你有何面目見於主公!?竟然季常唯恐牽連,我自與二將軍說去!!!”

伊籍喝畢,就欲離開。馬良唯恐伊籍衝動,誤了大事,連忙阻住,低聲說道。

“機伯莫要衝動。主公與我有知遇之恩。我豈會明知有難,卻袖手旁觀?”

伊籍聽言,眉頭一皺,又見馬良不似說謊,當下壓住急意,隨後又想到馬良前番所言,腦念電轉,暗暗分析後,臉色一變,速向馬良問道。

“莫非季常看出此事中端倪?快快與我道來!”

第九百五十章 諸葛亮失權(中)

馬良見諸葛亮處心積慮至此,心想牽連重大,不敢盡數拖出,凝聲而道。

“機伯你一味著急,卻不發覺軍師與二將軍皆性情大變,異於以往,此當中必是有計。郭奉孝韜略驚人,若非如此,又豈能瞞得過他!機伯稍安勿躁,靜觀其變,凡事自有軍師圖畫!!”

伊籍並非愚昧之人,其才智亦是不俗,當下聽馬良這一提醒,心中急意不由定了下來。伊籍細想一陣,又向馬良問道。

“季常才智過人,必是察覺計中事實,何不道與我知。亦好叫我落得心安。”

馬良聽罷,卻是搖首拒道。

“此事關乎整個荊州安危,良實不敢有所誤犯。言道至此,還望機伯莫要相逼。”

伊籍見馬良不願說出,亦不強人所難,作禮辭去後。伊籍心神仍舊不安,遂去見潘鳳。潘鳳聽從人來報,伊籍來見,自知今日發生如此大的變故,必會有人來問,當下便召伊籍而入。伊籍拜禮畢,急聲問道。

“軍師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