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人,中國出現了極端混亂的政治局面,“中華民國”一時被搞得烏七八糟。

起初,美國支援非北洋派出身的黎元洪繼任總統,同時由日本帝國主義的走狗、袁世凱生前的助手皖系軍閥頭子段祺瑞充當國務總理,繼承袁的衣缽掌握北京政府的實權。黎、段上臺不久,就各以不同的國際勢力為背景,爭權奪利,上演了“(總統)府、(國務)院之爭”。到了1917年春,是否參加世界大戰的問題成了雙方爭執的焦點,段希望透過“參戰”取得日本更多的實力支援,堅決主張跟隨日本向德國宣戰,而依靠國會支援的黎元洪以美國為奧援,表示反對。後來,美、英為了排擠親日勢力,支援總統黎元洪,免去了段祺瑞的總理職務。段便在日本政府的支援和策動下,積極反撲。1917年7月1日,張勳復辟,把被中國人民打倒的清朝皇帝捧上臺。這幕復辟醜劇僅上演了12天就草草收場,狡猾的段祺瑞利用全國人民反對復辟的聲勢,帶兵趕跑張勳,以“再造共和”的元勳自命,再次當了總理,把持了北京政府的實權。他再次上臺後,完全承襲了袁世凱的反動政策,大量出賣國家主權,蠻橫地譭棄《臨時約法》,拒絕召開國會,妄圖用武力削平眾軍閥勢力,武力統一中國,建立他的獨裁統治,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戰鬥不息的孫中山及其追隨者又展開了同封建軍閥的鬥爭。

1916年4月27日,孫中山偕廖仲愷、戴季陶由日本乘船啟程回國,5月初抵上海。這時,他對國內政局有了更清醒的認識,提出當時的鬥爭“不徒以去袁為畢事”,而是要反對一切“謀危民國者”。總統、國會、憲法,是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象徵,孫中山非常重視這些象徵,他把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頒佈的《臨時約法》和1913年由各黨派選舉產生的國會視為“民國”的重要標誌,認為《臨時約法》乃是革命的產物,又是民國的保證,“約法與國會,共和國之命脈也”,如果聽任國會解散,約法廢棄,“則數十年革命事業的成績,固全被推翻,而將來國家之根本實法,亦無從制定”,這是他萬萬不能容忍的。所以他對於段祺瑞毀法橫行的軍閥獨裁統治採取堅決鬥爭的態度,主張打倒段祺瑞的“偽共和”。 。。

反袁“護法”戰爭(4)

1917年夏,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7月6日,他偕同廖仲愷、朱執信、何香凝、章炳麟等人由上海乘軍艦赴廣州,籌建護法根據地。7月17日抵廣州後,響應“護法”運動的部分國會議員和他建立興中會時的戰友、老同盟會會員、現為海軍總長的程壁光率領起義的海軍第一艦隊也相繼來粵,擁護“護法”運動。接著,孫中山聯合“暫行自主”的西南桂系、滇系軍閥,於8月25日至9月1日召開國會非常會議。之所以叫非常會議是因為到粵的議員只有130餘人,沒有達到法定人數。此會議決定舉起“護法”的旗幟,以維護《臨時約法》和恢復國會為號召,建立以孫中山為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的反對北方段祺瑞賣國反動政權的中華民國軍政府,中華民國行政權由大元帥行使,大元帥對外代表中華民國,從而開始了南北兩政府對立的局面。這是孫中山第一次在廣東建立政權,與北洋軍閥相對抗。

護法軍政府成立後,孫中山積極支援和推動粵、桂、湘三省組成了聯軍,以廣西督軍譚浩明為總司令。10月6日,聯軍和北洋軍鏖戰湖南衡山、寶慶一帶,護法戰爭開始。此後,在軍事上雙方互有勝負,不久即處於相持狀態。

孫中山原打算藉助西南軍閥的武力,來進行革命鬥爭,保衛民主政治,然而,這些軍閥多是一些具有強烈地方性的封建軍事集團,他們從來不尊重民意,不遵守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