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就是松子,山下的居士每到八月九月都要上山來,討些松子回去。”
大戶人家也有信佛的。
佈施,自然比平常人更闊氣,山下有個大戶人家:林府。林府從二十年前開始,每年都給青竹寺佈施。林府沒什麼要求,就是每年討些松子回去泡茶,益壽延年。所以青竹寺的松子十之有九是為林府準備的。
看著林府的轎子抬上山來。
住了兩日,又抬下山去,方丈站在寺前送行,過了兩日,香案上的香爐換成了新的,蒲團也換了,連帶著桌子椅子都刷上了新漆。
遲衡問方丈:“信佛有沒有貴賤之分。”
“沒有。”
“為何只有林府的居士下山,方丈會送到寺前呢?”
方丈沉默了半晌:“貴者由他貴,賤者由他賤,佛法無邊。施主只看到居士的貴,沒看到居士心中的佛,焉知,貧僧禮的是貴,還是佛?”
遲衡默然。
他覺得方丈在狡辯,但他也反駁不出,看看石路,已經有四百餘階了,雖然每一階僅能供一人行。往下修是一個天塹,斷壁兩兩相對,隔了三丈遠,斷壁中間是七八丈的深淵,所以,通常行人都要繞過此段路。
這一繞,就遠了。
遲衡見過夷山的鐵橋,鐵鎖鏈系在兩端,行人可扶。橋中間糾纏些鐵鏈,再鋪上木板,雖然過得心驚肉跳,至少也是條捷徑。如果這裡有個鐵橋,就方便許多。
這天,遲衡遂說起鐵橋。
恆素一驚,他極少聽遲衡說話,半晌道:“打鐵貧僧也不會,不如等秋收過後,請些鐵匠上來,也是大善事一件。”
遲衡唔了一聲,繞路過去,在斷壁那邊繼續鑿開石路。
這一下,就遠了,每次恆素給他送飯來都要繞一個大圈,有時誦經晚了,便不回寺廟,學著遲衡那樣,找一塊松下的淨地打坐起來,聽松濤起起落落,他閉目悟佛,久而久之,竟然頗有所得。
恆素誦經比以前更勤快了。
青竹寺的紙不多,極寶貴,恆素遇上難解的地方,就拿樹枝在地上比劃。遲衡見他辛苦,有次回寺院洗澡,挑了幾根極好的竹子砍下來,連夜削成長片,他力氣大,斧子又磨得鋒利,不多時堆了許多,架火將那竹片都烘烤乾了,用繩子串好成竹簡。
許多空竹簡擺滿了一整個偏房。
恆素見了極為感動。
自此越加虔誠。每當有些學識的居士上來,恆素就拿出竹簡讓居士寫下所念過的經書。每次下山化緣,或去別的寺,他更是跑得勤快,將那經卷都抄下來,有時是紙,有時就是背一大卷竹簡。
積少成多,恆素參悟亦日進千里。
數百年之後,青竹寺成了一個極大的寺,足足有三大殿七大堂等,前來拜佛的香客和文人騷客們絡繹不絕。他們上青竹寺,一為拜佛,二也為拜讀青竹寺令人歎為觀止的古舊佛經竹簡樓,全部擺滿了稀貴的佛典。其中也有恆素親筆著下的經卷,而那些古舊的竹簡都是遲衡當年砍下來製成的。
此是後話,在此不表。
八月,天氣轉涼,秋高氣爽,有些樹葉兒由綠色轉成了斑斕的彩色,山林越發幽深起來,暗暗的聞見桂花香。
中秋時節。
遲衡又回到寺廟中。
小栗子與他也熟了,知他會捉魚,會制竹簡,說不好還會造房子。洗澡前蓬頭垢面看著兇,梳洗乾淨了卻很是英挺,一點兒也不餓,力氣又很大,小栗子當然羨慕不已,便殷勤跑去給他拿衣裳。
見恆戒和恆素都在誦經,他便拽著遲衡要月餅吃,開始是試探,後來見遲衡不惱,越發撒嬌起來。
遲衡便帶他到灶房,拿了一塊糕點。
小栗子吃得津津有味,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