綻放爛漫的潔白與淺紅前面,顯得微不足道。
不知不覺也是三月中旬了,距離四月就要近了。
大明開國以來的第一次正式的殿試,即將舉行,大明的第一個狀元也將在一個月之後誕生。
“不知不覺,歲月如梭。”葉應武喃喃念道。(未完待續。)
第五百二十六章 又近一年四月時(下)
ps:辭舊迎新之際,衷心祝願諸位書友新年快樂!在寒山寺的鐘聲中迎接新的一年,很開心!特此加更一章
幾年之間,因為葉應武的出現,天下大勢逆轉,一個嶄新的大明在血火中崛起,最終代替了蒙古,成為入主中原的新霸主。
又是一個四月即將到來,而象徵一個王朝文化和未來的殿試,也將拉開帷幕。在這之前大明曾經多次開恩科,恩科者,是為了彌補國家一時間在官員上的缺乏而不得不召開的納取賢才之考試,當然恩科一般都會以各種各樣的名目作為朝廷的遮羞布,並且冠以“恩”之字,表示開恩科不是朝廷迫不得已,而是對於讀書人的恩賜。
相比於正式的科舉考試,恩科顯然有很多缺陷所在。一來是命題缺乏嚴謹性,過於倉促,可能會導致偏、難、怪的題目出現,從而使得沒有多少實際官場歷練的讀書人對此抓耳撓腮、不知所措,二來是恩科為解決朝廷人才短缺所開設,自然對於人才的要求也就沒有那麼多,所以恩科取士報名者多數還是往年不中的人,希望趁此機會能夠實現自己中舉的夢想,至於那些第一次上考場的讀書人,一般不會參加恩科。
畢竟人這一輩子還很長,沒有必要因為一年兩年等不起就給自己帶上“恩科”這怎麼聽也就比“恩蔭”好一點兒的灰色光環,導致以後的仕途很有可能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
而且因為葉應武時常在外巡視或者出征,所以恩科是隻有鄉試和會試的,取出進士之後,並不再進行殿試,也就是說恩科是沒有所謂的三甲和狀元、榜眼、探花之排名的。所以對於很多胸懷抱負、意圖證明自己的讀書人來說,這顯然不是好的選擇,尤其是當朝左相文天祥乃是前朝狀元出身,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擺在這裡,自然刺激更多人選擇正常科舉考試。
所以當大明第一次真正的科舉考試拉開帷幕的時候,直接吸引了天下的目光,寒窗苦讀的讀書人還有那些遊歷天下、見識不凡的能人才子,都紛紛參與其中,使得大明雖然在之前舉行了幾次恩科,但是報名參加鄉試的人數一點兒都不比前宋末年的幾次科舉考試少。
經過去年秋季的鄉試和今年二月的會試,最終中進士的一共有二百三十六人,相比於另一個時空中明清時候的動輒三百多人,這人數顯然還是偏少,不過考慮到之前幾次恩科的原因以及大明本來在版圖上還是距離明清有所差距,所以也在情理之中。
更何況現在大明對於官吏的培養已經進入常態,之前的恩科取士經過在翰林院和學士院的集中學習以及六部和御史臺的實習,已經開始陸陸續續下放地方,所以現在大明新取之進士,主要目的是為了應對未來北伐時候必然的官員需求,倒也不很是迫切。
畢竟到時候肯定還是要抽調骨幹官吏北上的,這些新中的進士,主要還是留在已經搭好架子的中原和江南歷練。
不過雖然這麼說,這歸根結底也是大明的第一次科舉考試,朝廷無論如何都必須高度重視,一旦這一次科舉考試能夠選拔出來什麼優秀的人才,不但可以影響大明朝廷在民間的威望,而且也為在戰亂中近乎廢止,現在終於可以重新進入常態化的科舉考試開一個好頭。
之前的科舉考試,由皇帝命題、禮部負責科考的考場安排,並且在京城府衙的幫助下維持科舉考試時候的紀律。但是到了大明開國,根據大明朝堂上的三權分立政策,科舉考試已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