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在“起作用”。蘇聯人民的氣魄是如此宏大,居然在經歷了戰爭最初幾周的慘劇之後還能挺得住,並且還沒有崩潰。然而這是用幾百萬人的生命做代價的。斯大林的“偉大”向來是以受害者為基礎的。是以許許多多的受害者為基礎的,以數不盡的受害者為基礎的。
斯大林把政權、黨權和軍權全部集中在自己手裡。成立以斯大林為首的最高統帥部大本營。從6月30日起,他領導國防委員會,又兼任國防人民委員。7月初,斯大林喪魂失魄的狀態開始減退,雖然在這以前,他保持著表面的鎮定,因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覺察到他的驚慌失措和壓抑消沉。他的意志力的振作開始表現為積極干預正在進行殊死戰爭的國家生活的各個方面。斯大林每天工作16至18個小時。他消瘦了,變得更加生硬、偏執,甚至往往很兇狠。每天都有幾十份軍事的、政治的、思想的和經濟的檔案要向他報告,這些檔案經他簽署之後。就成了命令、指示、決定和決議。應當說,把政治權力、國家權力和軍權全部集中在一個人手中是有利也有弊的。從一方面說,在非常情況下,權力集中就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國的 來解決主要任務。從另一方面說,絕對的大權獨攬就極大地削弱了各級領導人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沒有頭號人物的批准。要採取任何重大的決策、行動和步驟都是不可能的。…;
實際上,大本營裡直接在斯大林身邊工作的只不過是兩三個人。 他們的工作僅僅是完成最高統帥的委託。在戰爭時期,政治局委員中起過顯著作用的,除斯大林外。也許只有沃茲涅先斯基、日丹諾夫和赫魯曉夫。沃茲涅先斯基積極地處理蘇聯國內的經濟問題。日丹諾夫和赫魯曉夫擔任過不同方向和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他們是斯大林意志的積極貫徹者。至於伏羅希洛夫。他在幾次失敗的防禦戰之後,失掉了斯大林對他在“作戰方面的”信任。加里寧用相應的命令使“領袖”的決策合法化。同時參加了宣傳工作。米高揚和卡岡諾維奇花了許多時間處理運輸-經濟事務和糧食問題,他們兩人作為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實際上沒有參與什麼活動。馬林科夫實際上是在中央委員會機關內執行斯大林委託的任務的人。他曾經幾度到前線去完成最高統帥交辦的任務,但由於他完全不熟悉軍事,因此沒有留下任何痕跡。莫洛托夫一直是國防委員會副主席,他主要負責國際問題。貝利亞分管的是“清洗”俄國的後方、華軍戰俘營、被俘過或被包圍過的蘇聯軍人集中營,以及為戰爭服務的“監獄”工業。他奉斯大林派遣,曾經兩度來到北高加索方面軍。安德列耶夫負責農業和前線供應。由於絕對的大權獨攬,斯大林在戰爭年代彷彿是從黨的生活中排除了中央委員會,但在前線和後方,基層黨組織卻起著巨大的作用。中央委員會的工作由它的機關來體現。在戰爭期間幾乎沒有召開過中央全會。雖然一些中央委員曾經被召到莫斯科,為召開中央全會等了兩天,可是斯大林和馬林科夫騰不出時間來。全會沒有開成。斯大林並不看重分清黨、國家和軍隊最高機構的職責。而且這也沒有太大的意義:反正領導所有這些機構的都是他一個人——中央委員會書記、人民委員會主席、最高統帥、國防委員會主席、大本營主席、國防人民委員。他簽署檔案也用不同的名義:中央委員會、大本營、國防委員會或國防人民委員部。
戰爭時期必須把國家權力、政治權力和軍權集中起來,這一點未必可以懷疑。 ,可以毫不含糊地說,這種權力的集中應當首先在黨的生活中有一定界限,而不能使周圍的人都成了跑龍套的角色和惟命是從的人。斯大林把一切都“包攬”在自己身上。所以不能不說,他肩負的工作就規模和責任而言都超出了一個人的承受能力。如果說經濟問題、政治問題和外交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政治局委員們和國防委員會委員們來承擔的話,那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