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規,但他在世間的個人行為,除非涉及到宗門事務。否則宗門不會特意插手。
在那樣的年代,“離山不索”也是很正常的情況,因為交通與資訊傳遞不便,很多弟子離山之後,可能一輩子便再也沒有了訊息。就算在遠方發生了什麼事,等到訊息傳回宗門可能已經過去了很久,已很難再去追求。弟子決定離山時,就要有此自覺。
武夫丘雖強,但將山中雜役弟子都算上也不過數百人,也不可能管得了世間那麼多事。弟子拜入山門,宗門對他只有指引之緣、傳法之恩,斷不意味著就有義務要下山去幫他做什麼、甚至去為他拼命。假如是那樣,常年清修的世外高人真是吃飽了飯沒事幹了。
立宗門收弟子是為了護持傳承,而不是給自己找麻煩,誰也不歡迎仗著宗門勢力而肆意妄為的傳人。別忘了眾獸山宗主琮餘是怎麼死的,最初就是扶余和扶豹父子惹的禍。這往往並不是惹得起或惹不起的問題,世間並沒有絕對的強大和弱小。
“離山不索”更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儘量避免引發難以收拾與控制的大規模宗門衝突。就算弟子之間有什麼恩怨導致宗門出面,各宗門首先要做的,也是以各自的門規處置弟子,然後再談其他。在外的個人恩怨主要還是自己解決,不能以宗門的名義。
各派尊長護短的情況是難免的,通常是以個人的名義;宗門之間的衝突也同樣難免,但通常都要先搞清楚導致衝突各方的責任,然後再做相應的處置。除非是故意想找什麼藉口,否則不會無謂地擴大事態。
修為高超之人皆不會沒腦子,大成修士更有推演神通,很清楚各種事態發展可能導致的後果。若能預見到某種難以收拾後果,那就不要讓因由出現,從根子上就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各派大成修士,平日往往不問世事,也是怕因果緣法糾纏不清,若總是捲進去,哪還得安心修煉?因果緣法糾纏,在常人眼中看來可能玄之又玄,但其實就這麼簡單。可是人活在世上,誰也不能完全避免因果緣法糾纏,就看事情該怎麼做了。
“離山不索”只是一條大概的準則,並沒有太明確的界限,有時也很難界定,所以各種事情還是會發生。實際上因為弟子的個人衝突,進而導致兩派宗門之間的大規模衝突,大批本素不相識且毫無恩怨的人鬥法搏命,這種事情也不是沒有出現過。
虎娃下山時,師尊給了他劍符護身,已足見對其的偏愛與袒護。但虎娃很自覺,從未以武夫丘的名義捲入任何衝突。
其實就當年商隊遇襲這件事,假如能查清內情,人證物證俱在,劍煞宗主直接上門找英竹嶺算賬倒也不是不可以。但虎娃寧願自己先把事情搞定,而且如今他已有這個能力。“離山不索”,其實不僅是宗門之間的講究,更重要是弟子對宗門的態度。
劍煞最後道:“為師當初在你離山時並沒有說這些,但這世上所有道理,就是人們在世事中領悟的,最早並沒有誰教。”他點頭看著虎娃,神情是滿意得不能再滿意。
三水先生又小聲道:“劍煞宗主,您先前沒有告訴過彭鏗氏大人‘離山不索’,那麼是否也沒有告訴他‘大成不召’呢?”
盤瓠納悶地反問道:“什麼是大成不召?”
劍煞果然也沒有說過這些,三水苦笑道:“想解釋清楚比較複雜,最簡單的意思,就是大成修士不奉主君之召、不在朝中任職。”
這顯然與虎娃所知的事實不符。伯勞已擔任巴室國的工正幾十年了,虎娃本人也是巴室國的學正大人,而盤瓠如今已是鎮西大將軍。誰說他們不能在國中任職,這不都幹得好好的嘛,也沒人說過什麼。
而三水先生特意以神念做了一番解釋。所謂“大成不召”同時有兩層含義,其一是國君不可徵召大成修士到國中任實職;其二是大成修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