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廉價供暖這樣的好處,那些被凍得一把鼻涕一把淚的百姓誰不希望擁有一個暖冬啊?西伯利亞、加拿大、北歐諸國無不拍手稱快,當地政府都向溫莎的水電熱資源中心塔伸出綠色橄欖枝。
唐寧在成都、聖彼得堡、渥太華和布宜諾斯艾利斯分別建了亞洲、歐洲、北美、南美四大製造熱能重置機的工廠,長江上終於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拳頭產業。成都是長江計劃中順手牽羊佔領的,也算是長江計劃的一部分吧。
第441章 網
莫斯科淪陷、維也納淪陷、柏林淪陷、加拿大淪陷,溫莎帝國版圖史無前例地龐大,已坐擁全球13億人口中的9億。大清國的那3億貌似也是溫莎的囊中之物,很快就會飆升到12億,佔據絕對的優勢。
唐寧認為最後一戰會發生在北大西洋,所以他給最新的超級航母定名為北大西洋號。這種超級航母將採用多種最新的技術,最重要的是造浮橋的技術,使整船的船體為三體,最大程度地降低水阻。
全艦相當於傳統船體的排水量10萬噸級,但由於使用三體結構,它看起來更龐大無匹,整長333米,可供戰機起降的寬度為77米,而三體結構的跨度更是達到111米。
超級航母的兩側船腿兒皆各有10張巨大的可採集太陽能的巨帆,使整艦能夠在零能耗的情況下以10節的速度(19公里每小時)巡航。其全速前進時使用平時太陽能帆攢起來的氫氣燃燒渦輪蒸汽機作引擎,可達30節(56公里每小時)。
巨大的甲板使它能夠同時升空40架飛機,兩側各15架,中間因為指揮塔的原因減少了5架飛機的空間。指揮塔有一個鮮明的網狀結構細長的杆子,高達300米,支撐著一個流線型外觀的雷達與觀察站,無法容納人,因為太小。
這條杆子不僅中空,連外殼也是空落落的,因為要考慮到海上強大的風力,鋼結構都能被掰彎了,所以必須是網狀的。地球是球體,所以視線會受到海拔的影響,這300米海拔的高度能夠看到最大的極限距離是61。9米,雷達也是這個資料。
平時的話航母會放出無人預警機在數千米的高空偵察四周的一切,但如果遇到惡劣天氣,就靠那跟高高的杆子上的雷達了。碰到戰爭時,那杆子還可以憑藉出色的巢狀層結構設計再升高兩倍,達到900米,極限觀察距離為107。2公里。
巨大的船體內部使它的載機量達到了240架,是英國人4萬噸級百眼巨人的2。4倍。最讓敵人恐懼的恐怕還是它的建造速度,你想,南京長江大橋的建造只需20天,這種“移動浮橋”能花多長時間?
三體船身使333米長的全艦要分三段來造,整體結構大約需要1000米的鋼網編織,在鋼網編織機器的妙手之下理論速度是10天。中間的主體還是需要大量的特種鋼板,它被巨量的焊點結合在鋼架與鋼網結構上,超級結實。
10天一艘10萬噸級的航母?太嚇人了!協約國人最後的安慰可能在於北大西洋號使用的浮力來自“柔軟的橡膠”了。“我們戳破他們的橡膠氣囊那240架飛機是沉到大西洋底了?哈哈!”
首先,造近一個航母戰鬥群幾乎是不可能的,即使航母上沒有鐳射續能器,戰機的作戰半徑也達到了500公里。百眼巨人也能達到這個資料,而有了鐳射續能器,un的航母艦載機極限作戰半徑是1300公里,這還是沒有外掛油箱的情況。
其次,萬一真的被敵人摸到了眼前突襲。我們唐大神還有一個隱藏技:自修復材料氣囊。這是戰艦浮力氣囊跟民用浮橋的最大區別。這種材料是被嵌入到橡膠中的微囊,囊中充滿了修復材料,當氣囊被暴力戳破時,同時也把修復微囊給釋放出來,它會立即彌合被破壞的位置。
一個自修復氣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