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被炮彈15次擊中同一個地方才會完全洩氣,這在戰爭中的機率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更何況就算是破了一個氣囊對整艦的影響並不大。貌似最薄弱的地方卻成了最強的地方。
我們的北大西洋級航母才是真正的永不沉沒號。當林副主席得知自修復材料技術之後,感嘆唐師傅的驚天神技,真的是永遠也不要與大神為敵,否則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由於加拿大在總督與維多利亞女王的帶領下投入溫莎帝國的懷抱,有一些英國的海外領土是繼續向女王效忠的,比如位於歐洲與美國之間並靠近美國的百慕大群島。它距離美國大陸最近的地方是北卡羅萊納的哈特拉斯角,約1030公里。
百慕大位於協約國最後的四個列強:美利堅合眾國、美利堅聯盟國、英國和法國之間,所以被聯合國選定為超級航母的組建中心。航母的各種部件全球製造,然後運到百慕大總裝。
這裡被英國殖民的時間很長,早於英格蘭殖民《1707年聯合法案》頒佈,面積僅比曼哈頓島大一點點(71。7平方公里),因為面積小,所以發展農業不足以供應其人口,促成了其造船業的發達,這裡曾經制造出的當時英國最快的單桅帆船hms…pickle,把特拉法加戰役的戰果帶回英格蘭。
特拉法加戰役是拿破崙大帝全盛時期企圖登陸英國所發起的大海戰,此戰才是英法對壘的轉折點,戰後拿破崙大帝的海軍精銳盡喪,從此法國再也沒有能力登陸英格蘭,而英軍主帥納爾遜在戰勝的一刻被流彈擊中身亡更是令這場歷史轉折點戰役更為傳奇。
聯合國的全球資源經由加拿大、巴拿馬運河、南美、非洲、西班牙、地中海源源不斷地來到百慕大,或海運,或空運,使得百慕大迎來了最繁榮的契機。它的7個主要島嶼正好需要使用高效的鋼網結構浮橋連結,對整合了全球資源的聯合**隊來說是小菜一碟。
超級航母的製造工藝顯然也適合造大型海上平臺,如溫莎帝國獨一無二的海上補給站,現在可以把它們建造成一艘艘的航母了。只要把上面武裝力量減少就可以把成本降低到很小。
因為機動能力大增,所以海上補給站的生存能力變得很強,敵軍要是對付補給站,跟對付一艘準航母差不多,尤其是在靠近英、美、法海岸的地方,補給站就是準航母,上面常備上百架武裝飛機,擅闖者死。
或者也可以反過來說,航母造出來之後沒事可以充當補給站,在航線上做出經濟貢獻,打仗的時候才派上戰鬥用場,戰後還能變費為寶,“費”當然是“浪費”的“費”。
造船工業第三彈,民船的鋼網結構化,也就是三體化,能夠使1萬噸到3萬噸級的航船實現零能耗高速航行,巡航速度30節。三體船還有一個天大的好處,使其吃水線大減,原來僅適航100噸級的淺水也可以通萬噸級巨輪了。
更厲害的是不再懼怕擱淺,因為只要減重就能產生巨大的浮力,自己救自己。這樣的溫莎船運帝國豈能不一騎絕塵?就連英、法、美國家的商人都不顧不愛國的大帽子,幾乎100%地選用溫莎船運帝國的超高效服務。
立體網狀結構最奇觀的壯舉發生在東南亞的湄公河。這裡的奇葩季風雨每年都會讓湄公河洪水氾濫,黃澄澄的河水漫過泰國、越南、寮國和柬埔寨四國,害災的面積可達80萬平方公里。
到了旱季時,這個流域又會相當缺水,世界奇觀之吳哥窟最大的奧秘就是它的秘道通往一個巨大的蓄水池,古代柬埔寨人靠這門蓄水技術建造了當時全球最大的人類城市,城市人口達到200萬人。想象一下這得需要多少的水。
奇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