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特色,從南面大門往北,分別是始建於50年代的小平房、建於60年代的筒子樓、及建於80年的6層小樓房。
今天是星期天,一大早,蕭太一就來到了生活區前面的小平房。
蕭太一今天的目的很簡單,準備拜訪三個人。
第一個是包玉剛。
在減震器廠,包玉剛雖然只是個工段長,但由於其敢做敢當的性格,經常為工友出面打報不平,在工友中,尤其是在年輕職工中威望較著,是減震器廠年輕一代的精神上的領袖。
第二人是趙德銘師傅,趙德銘師傅是廠裡的老員工與老技術員,在員工心中屬於那種德高望重的人物。
第三人為王德平師傅,王師傅今年四十餘歲,是減震器廠中年員工中最受人尊重的人物,平時話不多,但做事認真、塌實、實在。
對蕭太一來說,要把減震器廠租賃下來,並使其成功運營,這三個人是必不可少的。如果能讓這三人加入他的團隊,他的團隊框架基本上就能搭起來了。
包玉剛年輕、衝勁足,敢做敢幹,天生就是做銷售的料。
在80年代中期,人才還沒從計劃經濟的桎梏中走出來,普遍不重視銷售,往往是坐在家中,等著客戶上門。同時資訊非常閉塞,哪像後世,想要賣什麼、買什麼,一鍵滑鼠就可搞定。而80年代中期,不要說網路了,連最基本的固定電話都還沒到戶,就算是企業中也要是外事部門才可安裝電話。因此,在這個時代,銷售,更需要包玉剛這種非常有衝勁、幹勁的年輕人,到市場上去跑、去推銷,讓他做工人,是浪費與屈才了。
趙德銘師傅是非常合適的生產組織人員,技術紮實、實踐豐富,有多年的生產組織經驗,同時德高望重,有較強的號召力,如果由他來管生產,蕭太一絕對放心。
王德平師傅年當四十,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有多年的質量管理經驗,為人嚴謹、做事認真,對產品質量較真,是難得的質量把關的好手。
有了這三個人手,經營上內外就有了抓手,而蕭太一就能集中精力對付兩個事:政策、資金。
這三人對蕭太一事業的起步,是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絕對不能放過的。
第七章 包玉剛
包玉剛覺得很憋屈、很鬱悶,想對人發火又找不出任何可讓自己發火的理由來。
那日遊行後,廠黨委、廠領導班子對廠裡二百來號工友的安置,拿出了非常誠懇的態度,最後也妥善的解決了各位工友的工作。而且聽說區派出所本想把以自己為首的三人抓起來,還是廠裡蕭書記親自到市裡方國偉書記處求了情,才免除了自己及另外兩人的牢獄之災,他真要好好感謝感謝蕭書記。
廠裡給他安排了一個成品庫管的活。這活以前本設一個崗位,但因安排廠裡子弟的需要,在包玉剛去報到之前,已變成了三人崗、兩班倒。他報到後,就更好,變成四人崗、三班倒了。這成品庫房,相對零配件庫房來說,本來就簡單,一個人管的時候,都很清閒,更別說四個人了。尤其是夜班,那簡直就是睡覺的班,白天入庫、發貨都不飽滿,夜晚哪還有人沒事幹得跑來入庫出庫。
這麼悠悠閒閒的上了一個星期的班,包玉剛覺得自己渾身都快生鏽了,他哪是一個閒得住的人。
說起來,他應該心裡高興。現在也有了工作,不再是別人眼裡閒著吃幹鈑的人,而且平安無事。
但他還是覺得悶得慌,想發火,想大發洩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