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打,也不願捱餓的念頭回到家裡。
藍氏沒有打他,知道他很餓,熱了飯菜,讓他洗了臉就吃飯。藍氏頰上掛著淚,對望著戴春風。
戴春風什麼也不說,只把頭垂下來。其實,這已經等於認錯了。
俗話說,知子莫若母,藍氏明白兒子頑劣的根源是沒事可做,心裡沒有負擔。
朝廷廢棄科舉制度後,但教育總得要辦,經過一番研究權衡,准奏了大臣張之洞擬定的《奏定學堂章程》,令各縣設立適應新形勢的學校。
宣統二年(1910年),江山縣設立了文溪高等小學堂,規定收五年制的初等小學畢業生。
藍氏不愧深明大義的母親,催促戴春風投考這所學校。
1910年春天,戴春風14歲,他投考文溪高小學,取學名徵蘭。
考試的試題名《問立志》。戴春風早就有保安鄉少年才子之謂,作文是他的拿手好戲。
“問立志”,不就是問將來的志向麼?戴春風大筆一揮,先闡述戴家數千年來為朝廷效力,鐘鳴鼎食,歷久不衰,然後筆鋒一轉,在文中表達了自己“希聖、希賢、希豪傑”的強烈願望。
試卷經先生傳閱,戴徵蘭的名字立即傳遍學校,無不為他的才氣與志向所折服。
戴春風入校後,由於學習成績優異,活動能力強,被學校指定當了班長。
話說江山易改,秉性難移,戴春風在學校循規蹈矩了一陣,待他熟悉了環境,認識了不少人之後,頑劣的本性又顯山露水起來。
這時候,他的領袖慾又得到了更進一步的完善,上學時,他是一班之長,下了課或放學後,他又是孩子王,望招收一批“嘍羅”在身邊。
恰好,在鄉塾就認識的同學周念行來到文溪小學後,又成了同班同學。倆人在一起,用拳頭在課外打出一片天下來,讓別人俯首稱臣。
這時候,戴春風還在談《水滸》,對梁山好漢劫富濟貧的英雄義舉非常讚賞。有時他覺得自己就是宋江,在梁山泊統領著一百零八員大將,打高俅,殺惡貫,躍馬橫刀,好不威風。
為了滿足這種心理,戴春風也不時幫一些弱小同學的忙。很快混得一個愛打抱不平的好名聲。同學中有誰受了欺辱,都自然而然想到戴徵蘭。
一天夜裡,戴脫衣上了床,只是睡不著,忽見一個影子進了他的寢室,接著傳來壓低的叫音:“周念行,周念行…”
聽到叫聲,和戴春風躲在一個被窩的周念行應聲披衣下床,在外面嘀咕了很久。
戴春風硬是睡不著,待周念行進來時,正要問,對方先開了口,叫道:“戴徵蘭,戴徵蘭,你睡了沒有?請出來一下。”
戴春風二話沒說,翻身下了床,披衣趿鞋。
在外面,藉著月色,周念行拉著一位小個同學來到春風面前,道:“徵蘭兄,這位低一班的毛善徐,吳村鄉水日山底人,和我同一村的。”
戴春風昂著頭,一派傲然。
那位名叫毛善徐的小個同學伸過一隻手來,道:“你叫戴徵蘭,我常聽念行兄提起你。你的《問立志》我一進學樣就背會了,尤其是你那‘希聖、希賢、希豪傑’的遠大志向令我欽佩不已。”
這馬屁拍得恰到好處。戴春風臉上露出得意之色,伸出一隻手來,兩隻手握在一起。
毛善徐又問道:“聽說徵蘭兄是保安村人,不知貴庚幾何?”
戴春風道:“我是光緒二十二年4月22日酉時出生的。善徐兄呢?”
毛善徐擊掌道:“這麼說徵蘭兄大我一歲,小弟是光緒二十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出生。徵蘭兄請受小弟一拜。”說著,果然跪了一去。
戴春風滿心歡喜,以為自己當真成了宋江,扶起毛善徐,喜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