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聖敘爾皮斯教堂、維萊特城堡、倫敦聖殿教堂、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頓之墓,止於羅斯林教堂。《伏藏》起於雍和宮,經拉卜楞寺、塔爾寺、色拉寺、大昭寺,止於布達拉宮。都是宗教路徑。閱讀的過程幾乎就是朝聖的過程。
《達·芬奇密碼》破譯的是達芬奇的名畫,《伏藏》破譯的是倉央嘉措情歌。《達·芬奇密碼》抵達的是基督教的歷史和精神,《伏藏》抵達的是藏傳佛教的歷史和精神。
所以,你可以鄙《伏藏》是對《達·芬奇密碼》的模仿,也可以視其為致敬,還可以尊其為挑戰甚至超越。
《達·芬奇密碼》身為標準的“好萊塢模式”小說,能夠超越同輩,成為風靡全球的超級暢銷書,不在於它的感官刺激,而在於讀者奔著感官刺激去,卻意外獲得隱秘的宗教歷史,更意外經受宗教的洗禮。用玩笑話說,能把俗人讀成聖徒,當然是驚喜。
閱讀《伏藏》也有同樣的驚喜。中央民族大學一個藏學家突然被害,讀者最初關心的是兇手是誰、背後隱藏有什麼驚天大陰謀這一類俗套懸疑。一旦發現破案的關鍵是西藏幾百年前的傳說,是一個被宗教放逐被民眾愛戴的*的坎坷命運和深廣的情懷,我們開始關心西藏的歷史和西藏的命運和西藏的精神。讀到布達拉宮“引爆”,倉央嘉措遺言水落石出,也許我們得到的遠非故事大結局懸疑大揭曉,而是一次醍醐灌頂般的覺悟和昇華。
簡而言之:閱讀懸疑,讀懂西藏,得到洗禮。
《伏藏》和倉央嘉措情歌
《伏藏》,以六世*倉央嘉措遺言為懸疑目標,用倉央嘉措情歌為破譯密碼,完整地呈現出倉央嘉措可歌可泣的一生。倉央嘉措的命運,是小說最揪心最動容之處。倉央嘉措的情懷,給這部看似充滿兇殺恐怖的懸疑小說以聖潔的光輝。
倉央嘉措,六世*。公元1683年生於藏南門隅地區宇松地方的一戶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的農民家庭。1697年,倉央嘉措被選定為五世*的〃轉世靈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薩,途經朗卡子縣時,以五世班禪羅桑益喜(1663~1737)為師,剃髮受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同年10月25日,於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喇嘛。在此之前,倉央嘉措生活在民間,雖然家中世代信奉寧瑪派(紅教)佛教,但這派教規並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對於這種清規戒律,倉央嘉措難以接受。他不僅沒有以教規來約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以宗教領袖的顯赫身份,根據自己獨立的思想意志,寫下了許多意纏綿的〃情歌〃。 1708年,倉央嘉措遭受政敵*,被康熙帝廢除*職務,解押赴京途中失蹤。他的歸宿,成了一個永遠的迷。或說病逝於青海湖;或說被政敵拉藏汗秘密殺害於途中;或說被清帝囚禁於五台山,抑鬱而終;或說脫困後雲遊到前後藏、印度、尼泊爾、甘肅、五臺山、青海、蒙古等地弘法利生,最後圓寂於內蒙騰格裡沙漠中的承慶寺。
《倉央嘉措情歌》有66首,藏文原著,有的以口頭形式流傳,有的以手抄本問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見流傳之廣,藏族讀者喜愛之深。中文譯本海內外至少有10種,國外有英、法、日、俄、印地等20多種文字譯本。
倉央嘉措情歌所唱,有初識乍遇的羞怯,有兩情相悅的歡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堅貞,也有對於負心背離的怨尤。由於作者特定的宗教身份,所有的愛情最終指向的是幻滅,所以神王比常人更多地體驗到怨憎會、愛別離的人生苦難和求不得、恨不能的無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加凸顯示出人間情愛的珍貴美好。
倉央嘉措因為他的情歌,成了西藏曆史上最富爭議的人物。通常認為倉央嘉措是宗教的叛逆。但在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