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面試是一個公司或團隊的“大門”,面試官是“門神”,而應聘者則是叩門想要加入的人。所以,為公司或者為自己的團隊物色正確的人選,是門神的最重要的職責。古語有云: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不要求每個門神都是伯樂轉生,但也應該有這個意識,只要人品過了關,都是人才,只是“才”有多高,或者是哪些方面的“才”而已,而這些“才”又是否是我們所需要的。伯樂,毋庸置疑,他本身是一個人才,而且是一個非常難得的人才,因為他可以發現更多的人才。如果沒有伯樂,則世界就會少了很多人才,因為他們都被埋沒了,被眾人視而不見。但是伯樂他不會在各方面都強於他能發現的人才,也做不到。所以,面試官也一樣,你不需要各方面都比應聘者強,然後才敢問,才敢當面試官。當然,好的面試官挖掘人才,不好的面試官,則可能會人為的埋沒人才,或“創造”大幫人才,例如將不合適的人才也認為是合適的人才。因此,面試官不但對應聘者影響大,對公司影響也大,前者影響他人命運,後者長期累積可以影響公司形象和命運。

對於不合適的人才,如果簡單地以“仁慈”之心納下,看是幫了人家,實際上則可能是害了人家害了團隊。因為一個團隊之所以需要多一個人,往往是因為工作負荷需要,如果招進來的這個人達不到要求,做不了實際需要他做的事情,那麼,預算多了一個人的預算,需要做的工作也不能減少的情況下,怎麼辦呢?由其他人承擔他的那份工作,則此難免影響軍心士氣。而對於他,長期無法達到要求也會給其造成挫折感,輕的他也許會努力而迎頭趕上(前提是面試的時候面出來他有這樣的上進心和百折不饒的精神),重的則直接打擊他的自信,影響他以後的道路。如果真是仁慈,則應該坦誠地讓對方明白,我們的要求是什麼,經過這一輪交談,我們覺得他在哪些方面不是很合適,可以的話,再給予他一些建議,並歡迎他下次有機會有興趣的話再嘗試。當然,如果有其它職位他可能可以勝任,則可以推薦進一步做面試(就像我們公司目前在做的)。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為自己著想,就要為他人著想。每個公司都需要尊重人才,說到要做到;如果說到卻做不到,則實際上遠不如不說不做,因為說到,就有部分人會相信,然後我們做不到,則這部分人會受傷害,就如一句話說的,“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而對於那些一開始就不相信的人,我們的威信則會進一步降低。就如思考其它事情一樣,人才於公司的重要性,要從縱向長遠去考慮,從橫向以開闊的視野去思考,莫過度關注眼前。

最為關鍵的,在於如何慧眼識英才。伯樂能夠識別千里馬,如果我們是伯樂,那是三生有幸,如果我們不是伯樂,那麼至少有一招:路遙知馬力。何解?從對方最擅長最有經驗的地方開始挖掘,步步深入,讓這匹“馬”不停地往一個方向“跑”,直到他“跑”不了為止,然後換下一個地方,同樣挖掘。也就是對他不停地往一個方向問問題,他每回答一個問題,實際上就是用思維跑了一段路。

為什麼不找他最不擅長最沒有經驗的地方問呢?因為我們用人是要用他的長處和優點,而不是他的短處或缺點。那如果他最擅長最有經驗的地方不是這個職位相關的呢?那仍然可以問,因為這樣至少還可以知道他在他最自信的地方走了多遠——這其實是一個人潛力的一部分。然後追問一個問題:為什麼不找你最擅長的工作而要找我們這份工作?

為什麼要專注於一個方向問呢?如果我們每個方向都只問一兩個問題,實際上跟不問是沒有差別的。因為一般開頭的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大同小異的,不足以讓我們將他跟其他應聘者區分開。例如問題:“你做過什麼專案?”如果單單問這個問題,是沒有太大意義的。因為來應聘的人,經過簡歷篩選等等,一般都是有相關的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