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追求長壽的人,老得都嚴重腦痴呆了,滿嘴角流哈喇子,拉得屎尿滿床的,還堅持多喘幾口氣,何必呢。
當然,莊子也不是教唆人們都去厭世輕生,去割腕跳樓。因為人生普遍地“貪生怕死”,莊子認為矯枉必須過正才這樣說吧,筆者也不大信死了後卻比活著HAPYY得多的事情。一般人聽了這些後,只不過對死亡的恐懼感略減了一些罷了。
莊子還說過:“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是說天地生我此身,用生使我勞苦,用老使我清閒,用死使我安息。所以要珍惜我們的生命,也要以死為善,這些都是天地萬物的自然過程。
其實佛家也是一樣,有道高僧往往視人的肉身為臭皮袋。像《倚天屠龍記》中張君寶的師父覺遠去世了,無色禪師合什行禮,說偈道:“諸方無雲翳,四面皆清明,微風吹香氣,眾山靜無聲。今日大歡喜,舍卻危脆身。無嗔亦無憂,寧不當欣慶?”說罷,飄然而去。味偈中之意,也是和莊子所說的生為苦役,死為解脫的意思差不多。此偈是小說家言,清王士禎寫過一個善慶庵老僧的事情,應該是實錄:“顏神鎮善慶庵……有住持老僧,年八十餘,辛未夏,一日早起,索浴罷,呼侍者曰:‘好語主人,吾去矣!’遂升座而寂。壁間留偈雲:‘者個臭皮袋,撇下無掛礙。洪爐烈焰中,明月清風在。’惜忘其名矣。”看這個得道高僧的胸懷,也是早超脫於生死之念了。
2�有生必有死
《莊子·德充符》說:“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又說:“一受其成形,不亡以待盡,與物相刃相靡,其行盡如馳而莫之能止,不亦悲乎!”意思說,人們自從有了形體以來(有生以來),就是一個等待形體消耗的過程(說的難聽點,就是個等死的過程),與外物接觸相互磨損,馳騁追逐於其中而無法停止,也是件可悲的事情。一代書聖王羲之《蘭亭集序》中也說:“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其實天地萬物都是有生有死的,何況是渺小的人。
海龜一般被認為是比較長壽的動物,據說有上百歲甚至幾百歲,但比起植物來就小巫見大巫了。據說有龍血樹這樣一種植物,樹齡可達八千多年,是地球上最長壽的樹。這比得上莊子筆下的“八千歲為春”的大椿了。但這些和日月星辰又沒法比。
六、勘破生死的困惑--了身達命(4)
瓊瑤阿姨在《匆匆,太匆匆》中寫過:“永恆的是日月星,人太脆弱了,不要企求永恆。”其實日月星也不是永恆的,比如太陽,也就還有50億年的活頭,現在也活了一半多啦。所以說永遠長生不死,雖然是人們心中最美好的理想,但是這恐怕只是夢想罷了。
對於這一點,也是道家和道教的分歧之一。道教一口咬定人是可以修煉成仙,長生不老不死,與天地同壽的。所以道教堅持不承認有生必有死這一觀點,並且對《莊子》中的這部分內容加以“批駁”。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是“葛仙翁”葛洪了。葛洪為了讓人們相通道教可以讓人長生不死,不惜跳了出來,對莊子和老子都拍了幾磚。對於老子,他當然不敢砸得太厲害,他只是說:“五千文雖出老子。然皆泛論較略耳,其中了不肯首尾全舉其事,有可承按者耳。但闇誦此經而不得要道,直為徒勞耳,又況不及者乎!”意思說《老子》一書,首尾不能貫通,且“泛論較略”,讀之不得要道,徒勞無益,還是直接讀他葛仙翁的書好。
而對莊子等則猛砸:“至於文子、莊子、關令尹喜之徒,其屬文章,雖祖述黃老,憲章玄虛,但演其大旨,永無至言。或復齊死生,謂無異以存活為徭役,以殂歿為休息,其去神仙,已千億裡矣,豈足耽玩哉?其寓言譬喻,猶有可採,以供給碎用,充御卒乏,至使末世利口之奸佞,無行之弊子,得以老莊